黄冬元《讲究宣传艺术 提高引导水平》

发布者:黄冬元发布时间:2008-09-01浏览次数:294

 

1996 年,江泽民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央新闻单位,并对新时期如何搞好新闻宣传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充分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对新闻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闻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新闻单位的两次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的内涵,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此同时,他在重要讲话中强调了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强调讲政治,并不意味着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搞一些空洞的东西。要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新闻工作讲政治同提高宣传艺术的关系,新闻工作讲政治原则,这是根本,是前提;但讲政治决不能像“文革”时期那样,千报一面,叫喊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要重视提高宣传艺术,讲究宣传效果,讲究引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传媒的宣传为群众所接受和欢迎,出色完成新闻工作的宣传任务。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重要讲话,把这关系说得更透彻了,他说:“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他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品。”

   

加强热点问题引导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 在阐述新闻宣传工作时,要求新闻宣传要加强热点问题的引导。热点问题引导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要内容。

热点问题从内容上讲具有重要性,大部分是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为群众所关心的问题;从表现形式上具有激烈性,大多是各种矛盾集中表现;从影响上讲具有广泛性;另外还具有成因的多元性。当前群众较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干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正之风和假冒伪劣行为;社会丑恶现象,如封建迷信活动;制造和传播文化坟圾;有些地方治安不好、环境脏乱差现象等。做好热点问题的引导,有利于解疑释惑,提高认识,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弘扬正气,改进工作,加强团结,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对于热点问题的引导、一是要树立全局意识。哪些热点可以宣传报道、哪些热点不宣传,哪些问题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哪些问题要适度报道,这些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权衡,要从有利于全党的工作大局的高度来作出决断。在大局问题上,一定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要树立正面宣传为主的意识。热点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时期可能形成一个热点,过一段时间可能出现另一个热点。同时不少热点反映消极的东西较多。新闻宣传则要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反面文章也要尽可能正面做,正面疏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1996 年上海发生的因婚外恋引起的恶性报复案件,致使两名无辜被硫酸烧伤致残。一时这个案件成为上海街头巷尾的议论中心,上海的新闻传媒纷纷作了报道,形成了宣传热点。解放日报等上海主要新闻传媒没有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如何搞婚外恋的细节,而是透过这一恶性报复案件,剖析婚外恋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同时剖析凶犯杨玉霞因婚外恋目的没有达到,导致个人私欲膨胀,走上了犯罪道路的轨迹,给人们以警示和教育。

三是树立适度意识。把握热点问题宣传的适度,是搞好热点问题引导的重要一环。既要注意宣传的时机,又要把握宣传的适度。比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期间,有关暴露丑恶的热点问题就应该适当控制,甚至暂时不宣传,在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抬头的时候,适当增加提高科学文明生活、反对迷信活动的宣传。对于社会突发性事件的宣传,更要注意 遵守宣传纪律,切忌一哄而起“炒新闻”。宣传“度”的把握,取决于整个大局的政治、经济环境。

 

注重宣传的贴近性

 

新闻宣传的贴近性是提高宣传引导水平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这次江泽民总书记更明确地指出,新闻宣传报道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

新闻传媒贴近实际,就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要密切联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际,让群众从报道中去感受、理解,进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贴近生活,就是要贴近群众的思想、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使报道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贴近读者,就是要了解读者,关心读者,从读者的需要出发,宣传报道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合理需要,特别要多反映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风尚,反映群众的新需求。

随着新闻传媒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各新闻传媒都十分重视探索新闻宣传的贴近性,以此来抓住受众,抓住了受众,就是抓住了市场,就会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后,解放日报和文汇报立即分别推出双休特刊和文汇特刊,上海的电台和电视台也适时调整了双休日的节目,来满足群众在假日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和娱乐活动的需要,涌现出一批有创意的报道和节目,解放日报去年9 月刊登的《铁肩担道义,浓笔绘人生》 ,采用富有新意的报道方式,介绍几位见义勇为者的近况,既重温了他们当年的先进事迹,又报道了如今他们依然勤奋工作、乐于助人、不居功的好思想,同时也反映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这篇文章弘扬了正气,给群众增强了与邪恶现象作斗争的勇气,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上海电视台的《 今日报道》 新闻节目,在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观众方面作了不懈努力,探索电视新闻在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如何办得“新、活、软、趣”,编播了一批融新闻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电视节目,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这档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不断上升。

新闻传媒注重把新闻报道搞得新些、活些、生动些的同时,时刻不要忘记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防止出现一些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报道和文章。对于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宣传报道,一要寓教于乐,不要单纯说教,二要丰富,不要单调,三要轻松,不要轻薄,四要通俗,不要庸俗,五要有味,不要枯燥,六要适度,不要过滥。

 

让群众参与宣传报道

 

江泽民总书记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让群众参与宣传报道,既体现了群众办报思想,坚持了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艺术,有效、恰当地组织群众参与宣传报道,对于提高宣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群众参加一些问题的讨论,是新闻传媒经常采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征文、征答、读者来信等形式,来发表群众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建议和呼声。近年来,广播电视组织听众、观众参与的新闻报道的节目更为丰富多彩。新闻传媒要组织好群众性讨论,第一要选好题目,要选准党和政府要抓的、而群众又十分关心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第二,要反映不同意见,特别是要有选择地反映不同意见,增加讨论的宽松环境,不要讨论一开始就形成“一面倒”的现象,第三要及时引导,通过编者按、编者的话,以及版面的安排、标题的制作等,体现出编辑部的倾向意见。第四要搞好总结,旗帜鲜明地、有说服力地表明编辑部的意见。1995 3 月至8 月,上海新闻传媒抓住了有些市民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讨论,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了这场讨论,发表了各种不同看法。讨论中,许多新闻传媒组织座谈,发表评论,引导讨论不断深入。在讨论后期,文汇报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征集“上海市民行为规范”和“上海市民歌”,全国许多省市群众寄来了征集稿。最后这场大讨论在别开生面的上海市民耿演唱会上告一段落。群众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分清是非,进行了自我教育。这场讨论,使“七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抽烟,不说脏话粗话)深入人心,上海市民提高自我素质的意识增强了。此后,文汇报还开展了“关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讨论和“我们倡导怎样的生活方式”的讨论,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年来,上海新闻传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同群众的联系,开设了许多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送温暖热线”、“帮困热线”等,使一部分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热心相助。这些热线的开通,为党、政府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营造了社会良好风气,同时也加强了新闻传媒同群众的联系,有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加深对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理解,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同时,也要不断探索宣传艺术,不断提高宣传的引导水平,把党的新闻事业办得更加有声有色,完成党交给我们的宣传报道任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