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企业的经营战略逐步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市场为中心,到目前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路。大规模定制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其概念的最早提出是在制造领域中,最初是针对产品提出来的,目前这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逐步从实体的产品扩展到服务、信息等虚体的领域。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概念和原理的认识仍没有统一,但其实质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将客户化服务与规模经济相结合,也就是将外部
与内部
加以整合,从而实现成本和时间上的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所认可。
大规模定制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企业,但目前理论界已经开始将大规模定制与供应链研究相互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逐步开始通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形式显现出来。肯德基、可口可乐等企业的背后实际就是国家整体竞争力的体现。因此,在城市范围实施大规模定制同样存在沿着大规模定制方向的发展轨迹和内在的规律。
实践证明,城市发展同样要求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与企业大规模定制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城市大规模定制的思想和理念正是适应这一变化的结果。因此,从大规模定制的角度研究这种内在的规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是本论文的主要出发点。这就需要我们换一种思路,从城市这一更宏观的视角来研究大规模定制,运用城市大规模定制的理念,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推进我国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城市大规模定制在现代城市化过程已经出现,但理论上没有系统化和体系化,因此,本文对城市大规模定制进行的研究对于丰富大规模定制和城市发展理论有较大的意义。
1 城市大规模定制(CMC)的概念
城市大规模定制是大规模定制理论的扩展和在城市研究和实践中的运用。
1.1 大规模定制的概念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也称为大批量定制,最早涉及这一概念的是Alvin Toffler,他于1970年在《Future Shock》一书中提出一种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来提供客户特定的需求产品和服务的设想。1987年Stan Davis在《Future Perfect》一书中预言一个公司可以在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的基础上提供客户化的货物,于是将这一概念定义为Mass Customization,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外一些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1993年Pine、Victor和Boynton将大规模定制与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的协同作用描述成一种新的竞争策略。其后,大规模定制的发展出现了与其它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如敏捷生产(Agility)、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等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为现代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想理念。
1.2 城市大规模定制的概念及内涵
城市大规模定制(City Mass Customization——CMC)是指为实现以城市
整体优化的目标,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组成定制化主体,从城市的视角出发,为更广泛的客户提供标准化、多样化、个性化相结合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同时实现城市整体上的规模经济效益,达到共赢的目的。城市大规模定制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然后才是技术手段。
“以更广泛的客户为中心”理念是城市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其实质就是将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包括城市内部客户和城市外部客户,这一点与企业大规模定制的思路是一致的,;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是大规模定制的前提之一,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更加重要;标准化、多样化的产品,柔性化的
和服务体系则是大规模定制的必要条件。
一般大规模定制强调企业个体行为,使得企业的视角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往往无法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从“城市经营”的理念来看,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定制化主体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组成,三者既可以作为供应方,也可以作为需求方,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角色是可以转变的。
衡量城市大规模定制成功与否的主要评判标准都是价值标准,即经济和社会总体效益的极大化。在这一点上,三者的利益应是一致的,即城市达到和谐发展,企业达到利益极大化,社会公众达到社会价值极大化的状态。城市大规模定制主要运用的手段是行政、市场、社会相结合的手段。“定制化产品”是广义的产品,可以看作城市内动态流动的各种要素,是实体产品与无形产品的综合。一般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人才流、品牌流等等。
城市大规模定制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城市大规模服务的低成本和面对客户个性化服务的高速反应机制。与“一对一”的生产和服务模式相比,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城市
和成本较低;与大规模生产和服务模式相比,具有更大的柔性,反应速度加快,一方面,可以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减少“牛鞭效应”。所谓“牛鞭效应”就是当消费者的需求轻微变动时,由于信息获取不及时,导致上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剧烈波动的效果,象抖动牛鞭一样。
2 城市大规模定制的作用机制
城市大规模定制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通过图中所示可以看到,城市大规模定制是一个反馈的链条,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2.1一个主体
一个主体是指在城市范围内,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共同构成城市大规模定制的主体,它们是实施两个层面和三个过程的控制者。传统上,一元结构是政府主导的城市控制主体,二元结构则是政府和企业为城市的控制主体,但两者在某些方面又是分割的。这里是三元控制主体的结构,三种又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同时,在一定情况下,三者的利益是相同的、地位是同等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
,实施规模化定制服务。
2.2 两个层面
两个层面就是供应层面和需求层面。在供应层面,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居于“供应商”的地位;在需求层面,则居于“消费者”的地位。我们以往往往片面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或者市场的作用,忽视社会的作用,忽视社会公众,造成“一条腿走路”的状况。这也是我国城市或者城市管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单纯强调某一种方式往往无法实现对城市的系统控制。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大规模定制的理念,就要求同时将行政的、市场的、社会的手段综合集成,运用到城市发展中。
2.3 三个集聚
三个集聚就是供应集聚、需求集聚和渠道集聚。企业大规模定制一般也有这几个过程,但是在企业或者供应链角度进行的,在城市大规模定制过程中,就是从更宏观的视角,通过三个方面的集聚,充分掌握更全面、更重要的供需信息,同时,通过聚焦
流向,可以在城市范围以极低的成本完成充分的
配置。供应集聚、需求集聚和渠道集聚的实质是信息和
的聚焦和放大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一定的获得这些信息,因此,三个集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到达信息的高度对称。例如现在许多城市在作规划时就充分征求企业和市民的意见,就是需求聚焦的过程;可行性论证过程就是供应聚焦的过程;计划的实施方案,可能是一套,也可能是几套,则是对渠道的聚焦。
3 我国实施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必要性
城市大规模定制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途径或者方式之一,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同时,这一理念也为城市内各子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3.1 企业层面:城市大规模定制的整体竞争优势为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企业外部的环境日益复杂化,企业个体的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往往促使企业寻找和利用外部
,促使竞争主体发生了转变,战略联盟、供应链、企业集群等竞争主体的出现就体现了群体化的竞争优势。日本的跨国大企业在对外的竞争方面就充分利用了国家整体竞争优势。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企业竞争力普遍比较弱,从城市的角度,充分利用城市
,利用城市品牌,参与国内外竞争,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企业非常有利,这一方面的意识也是国内企业普遍欠缺的。城市大规模定制理念就是要充分利用城市整体竞争优势,利用城市的品牌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2 政府层面:有利于打破行政壁垒,推动政府职能的创新
由于特定的行政区划形成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而造成
内耗,已经成为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障碍之一。首先,城市大规模定制有利于我国地方政府把社会公众视为消费者,从消费者利益出发,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例如上海开通的市民信箱工程,就是对社会公众实施的定制化服务方式。其次,城市大规模定制也是基于城市经济转型的一种政府行为方式的变革,是城市政府转变职能的客观要求。城市大规模定制有利于地方政府把企业视为消费者,从而促使政府与企业的分工更趋合理,政府管理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必须随之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第三,城市大规模定制有利于政府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由微观管理转向城市整体
的发掘、利用、经营;从过去信息不对称的管理模式转向信息高度对称的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生产生活便利性转向降低交易成本,广泛地吸纳生产要素,完善市场主体,提高人文环境质量,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市场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生产要素的组合,从更广的范围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3.3 消费者层面:有利于信息对称,树立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城市大规模定制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产业链不同的节点上,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可以同时处于供应者和消费者的地位。这就有利于三者进行换位思考,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从消费者利益出发,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保护,从而通过城市利益最大化来实现各自利益的共赢。同时,城市大规模定制带来的信息高度对称有利于消费者从全局的角度消费产品和服务。一方面,通过消费信息来引导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供给的情况调整消费,从而与供给达到和谐统一,有利于城市
的优化配置。
3.4 城市整体层面: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保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大规模定制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重要体现。城市大规模定制在城市整体层面有两方面的作用:消费者方面,供应者方面,它通过开发利用城市
,扩大城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改善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城市功能,良好的服务水准,优美的人居环境,不仅本身就是城市最为重要的财富和
,而且能吸纳和集聚众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 我国实施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对策建议
鉴于目前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提出城市大规模定制的主要对策建议。
4.1 实施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外部环境分析
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外部环境分析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机遇,及时避免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切实认清城市的优势和弱点。城市大规模定制的外部环境分析可以分为宏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除常规的外部环境分析以外,一般城市大规模定制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重点对社会公众和政策方面进行分析。
4.2 制定促进城市发展的大规模定制经营战略及策略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大规模定制首先应作为一种战略进行实施。城市大规模定制战略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之一,应纳入城市发展战略层面加以实施。城市大规模定制战略应包括:城市大规模定制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原则等等。城市大规模定制的策略则包括: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供给策略,即产品和服务种类及数量的决策;定制化需求策略,即市场需求、消费者心理、满意度等方面的决策;定制标准化策略,即为了形成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体系而进行的标准化过程;定制化促销策略,利用城市信息平台、广告、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手段宣传、促销城市产品和服务的对策与措施;城市品牌形象战略,即通过CI——City Identify System(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导入,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的战略;跨城市合作发展战略,即通过与国内外的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与辐射功能的战略。
4.3 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形成完整的城市产业链
产业与城市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如在美国,一提到底特律首先反应是它汽车城,同样,一提到汽车城就想到底特律。而形成完整的城市产业链,才能从大范围形成大规模定制的外部环境和定制标准。利用比较优势形成完整的城市产业链,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形成城市内部产业链。就是利用城市内部子系统之间的比较优势,形成上下游之间的产业链。二是形成跨城市产业链。由于城市功能一般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但不同城市各种功能的深度是不同的。单一城市内的产业链条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往往是城市发展的瓶颈,甚至造成断链。这些薄弱环节在单一范围内往往是无法得到解决,必须从外部环境寻求“补链”。另外,城市本身的纵向一体化往往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因此,各城市之间分工合作就成为一种必然。例如,我国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不能继续依靠过去计划条件下单个城市相对独立构筑的经济体系和企业组织营造的地区优势,单个城市的利益将更多地依赖整个城市的整体利益,迄今为止经济发展中相对突出的地方保护的冲动将大大削弱,城市合作的动力将大大增强。
4.4 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NGO)
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社会之间的润滑剂,在供应、需求信息集聚和渠道集聚方面是对市场的补充和完善,在城市大规模定制中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社会对其地位和作用的认知程度还比较低,相关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还很不完善。因此,我国应在总结本国成绩,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保护非政府组织的自主权利和创新能力,并在机制上鼓励公众和企业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投资、捐赠,促进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建立一种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机制,提高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程度和有效的影响力。
4.5 努力寻求城市内各子系统体制机制上的突破
在统一原则的基础上,理顺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努力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制度,是城市大规模定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顺畅的体制机制的形成需要市场、行政、信息综合集成的手段来实施。这是因为单一的手段各有利弊,往往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具体说来,以市场机制为主,成本较小,但形成周期一般比较长;行政手段周期较短,但成本一般比较高;信息化手段有利于各级主体更快地获取信息,增强了信息的对称程度,便于更迅速地做出决策。但由于其动态性的特性,责任主体不太容易确定。因此,应根据各城市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最好是相互结合起来加以实施。
5 结论
城市大规模定制对于突破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化结构中的体制机制,实现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另外,我城市化已经逐步走向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城市大规模定制作为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也是在城市化发展阶段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并且将会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英]K.J.巴顿 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6
2 [美]大卫.M.安德森,B.约瑟夫.派恩二世. 21世纪企业竞争前沿——大规模定制模式下的敏捷产品开发[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2
3 刘君德 汪宇明制度与创新—中国城市制度的发展与改革新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1
4 宗传宏,聂祖荣,李波. 大规模定制(MC)——证券公司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5):54—56
5 李敏,徐福缘等. 试论企业迎接经济时代挑战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大批量定生产模式与哲理与实施方法探讨[J].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1(4):29-33
6 徐福缘,李敏等. 实施大批量定制度系统优化方法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1(6):45-48
7 吕巍,林海燕等. 大规模定制的原理[J]. 企业管理,2002(3):48-49
8 刘文俭. 城市经营概论[J].现代城市研究,2001(5):1-3
9 刘维东.关于经营城市的几个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 2003(6):20-23
10 黄璐. 论基于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城市经营[J]. 经济体制改革,2004(5):151-153
11 宗传宏. 大都市带:中国城市化的方向[J]. 城市问题. 2001(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