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由我所主办的“新时代地方外事能力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来自湖南、云南、上海、青岛等地外事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就如何在新环境下提升我国地方外事能力、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务实探讨。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上海社科院智库建设基金会秘书长李轶海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致辞,湖南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叶劲松、云南省外事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程云川、上海市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正局级巡视员邵慧翔和北京大学博雅教授王逸舟发表了主旨演讲。
王健所长简要介绍了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历史沿革,以及国际所在上海地方外事工作方面的作为和思考。他指出,地方外事工作是中国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外部挑战复杂多变,更需要地方积极有为、勇于担当。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高地,在地方外交方面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历史沉淀。通过举办本次会议,不仅能够学习其他省份的优秀做法,还有助于从学理上建构、梳理有关理论,促进实务部门与研究机构的良好互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健致辞
叶劲松副主任以习近平主席在湖南考察期间提出的“三高四新”论断开题,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多方面展现湖南近年来在思想理论学习、涉外网络建设、内部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培养、高校企业合作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新进展。他表示,湖南省外办下一步将着力构建地方外事工作的系统性,通过调研参谋建设、统筹协调能力建设、交流交涉能力建设、渠道硬件能力建设、学习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对外事工作的事前预判、事中应对、事后总结,形成提升外事能力建设的明确路径。
湖南省委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叶劲松发表主旨演讲
程云川巡视员结合自身丰富的外事经历,概括了近年来云南省外事工作的主要做法、经验和能力建设措施。他强调,云南以***关于云南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批示为外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周边形势研判和工作针对性,坚持以顶层设计引领整体谋划,以多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规划落实,促进周边共同发展。在外事能力建设措施方面,云南省外办以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作为总抓手,创新外事管理手段和政策法规建设,多措并举加强外事队伍建设。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一级巡视员程云川发表主旨演讲
邵慧翔巡视员认为,做好外事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在内部改革发展、外部变局不断的背景下,地方外事部门应牢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根本目的,加强斗争意识、锤炼斗争本领。他以外交部翻译张京在安克雷奇会谈中的出色表现为例,生动形象地诠释了马克思所说的“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为了做出有影响、有力度的外事能力建设,各省级外办间应加强学习交流,外办与社科类科研院所间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保持定力、不畏浮云,使外事工作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
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原副主任、正局级巡视员邵慧翔发表主旨演讲
王逸舟教授在演讲中指出,地方外事能力未来五到十五年的长期建设与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息息相关。中国超大社会的特征决定了从中央到地方机构、人口的复杂性,因此地方外事机构的声量关系到中国整体外交的能量。他援引美国加州外交、德国巴伐利亚州外交,以及汪道涵时期上海外事工作的例子,表明新时代中国的外交能力建设离不开地方外事能力的发展。他希望地方外事工作能够发出更具广度和扩散度的声音,与领导人发言、外交部表态一起成为传递中国思考、表达中国观点的重要渠道。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王逸舟发表主旨演讲
研讨环节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李开盛研究员主持。青岛市外办副主任王祥瑜、上海市外办原国宾处处长余强、外交学院教授夏莉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张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伟、湖南师范大学讲师颜琳先后发言,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朱杰进、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白云真作评论。他们围绕具体外事接待实践、外事思维提升、领事保护建设、省地方外事特征、上海地方外交在中美关系中作用等具体议题,就如何提升地方外事能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的领导、专家就多项议题进行了互动、讨论。王逸舟教授、王健所长最后对会议进行了评议和总结。
本次会议由我所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战略研究室、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子课题“新时代我国地方外事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组承办,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