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察]周武“改变世界历史的中国茶”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6-03-03浏览次数:65

《茶叶大盗》[美]萨拉・罗斯孟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周武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近代上海史创新学科首席专家
 
    解放书单: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您当时出于什么心理而对这样一本故事书感兴趣?
    周武:我对这本书的主人公罗伯特・福钧一直有兴趣。在中西方近代史里,福钧很重要。
    19世纪中叶,福钧先后5次来到中国,写过多本关于中国的书,在西方世界引起很大反响。著名汉学家墨菲认为,福钧的书,是鸦片战争前,“被傲慢和挫败蒙蔽眼睛之前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记述”。
    解放书单:您的意思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对中国的看法充满了傲慢和挫败的偏见?
    周武:那个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知非常少,中国对西方的认知同样也少,他们都是彼此的“远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把“到东方”看作是一种探险。
    福钧之前,已经有西方人到过中国,然而很少有人能够深入中国内陆,只被允许停留在通商口岸。福钧是在清廷的禁令下乔装打扮深入中国茶乡的,所以他对中国的所见所闻所述,在西方世界是宝贵的一手材料。
    其实鸦片战争之前,西方社会对中国的主流看法还是正面的,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西方的“他者”,寄托着一种对神秘远方国度的想象。鸦片战争清廷战败,此后中国在西方世界变成了一个负面符号,形象被逆转。
    而福钧的书中,对中国的风土人情描述比较中性,他那时候还没有后来西方人那种“傲慢和挫败”的意识。所以,墨菲才这样评价福钧,说福钧是关于那个年代的中国,最广为人知、具有一手资料价值的西方观察者。
    解放书单:《茶叶大盗》 只是从茶叶切入,讲了福钧的冒险故事。但就是这个真实的小故事,却影响了中西方文明的近代史。最初中西方的接触,并不是两种文明互相震撼,仅仅是从一株植物开始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偶然吗?
    周武:我也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动力,能推动一种文明进入另一种文明?
    早期,促使西方人冒着重重危险,向东方、向中国走来的动力就是三样东西:瓷器、丝绸、茶叶。这三样东西占了当时中国出口贸易额的90%以上。英国驻上海领事哲美森在1892年度的《贸易和商业报告》中表示,许多年来,中国对外国出口的商品“几乎只有丝茶两种”。当年,上海外滩稍具规模的洋行都设茶叶部和蚕丝部,而且是最重要的两个部门。甚至,洋行向中国输入鸦片,主要也是为了换取茶叶和蚕丝。那些洋行,之所以设在上海,也是因为上海靠近丝绸和茶叶产区。
    解放书单:所以,一开始仅仅是贸易上的利益驱动。
    周武:当年从英国到中国至少要3个月,海路充满风险。其动力就是茶叶、丝绸带来的高额利润。福钧原本只是英国底层小人物,后来因为成功盗取和培养了中国茶叶,他混到了英国的上流社会。其行为背后无非是利益。
    而福钧为之工作的东印度公司,一开始是国营垄断资本。英国的远东商业贸易,都是在东印度公司规划之下做的。但后来,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被取消,西方的远东贸易进入一个混杂的“散商时代”,各个行商出于私利,纷纷向中国走来,他们在香港、上海等口岸设立公司,这是东印度公司时代做不到的。而行商们做生意更肆无忌惮,鸦片贸易日益猖獗,引起中国人极大反感,中西摩擦不断。这些行商为了鸦片贸易背后的暴利,不断向英国政府请愿,说服政客,希望能够庇护他们所谓的“商人权利”,最终引起中英之间的战争。
    可以说,鸦片战争背后重要的推手,就是这些行商。而最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
    解放书单:所以,书的议题本身,就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联东西方历史的重大事件。
    周武:中国茶叶怎么进入西方国家,变成全球性的日用品,甚至引发文明的碰撞,它的命运与咖啡类似,是很抓人的议题。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没有意识到福钧的重要性。中国文献史书上只有一个名号:英国植物学家福钧。当时中国人自然没想到,福钧盗茶苗的行为,改变了全球茶叶市场的格局,中国茶叶由此走向衰落,印度和英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走俏。
    也就是说,福钧关联的是一个此衰彼盛的全球贸易,这是何等重要的历史走向。可仅仅看中国本身的近代史,中国茶乡的人,都没意识到福钧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即使是今天,如果我们仅仅着眼于中国,而不是放眼全球,依然无法透彻了解福钧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改变。
    解放书单:《茶叶大盗》毕竟是一本故事书,而不是学术书,它并没有展开讨论故事之外的历史背景和问题。
    周武:是的,它仅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书。作者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做到了雅俗共赏。
    普通读者看来,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位植物学家的冒险,视角简单,并没有刻意关切大命题。但同时,许多学者也读这本书。作者写作时查阅了大量史料,不仅有福钧自己的叙述,还有东印度公司的档案。他还要对中国的风土人情、茶乡的社会情况深入了解。可以说,作者是用专业精神来写一本通俗书的。
    解放书单:如果福钧运茶树苗的举动没有成功,如果东印度公司的垄断权没那么早被收回,可能鸦片战争的形式会不同,更可能中国近代所面临的处境会不同。
    周武:一切皆有可能。印度洋气候很热,福钧把茶树苗从上海运到加尔各答,再运到喜马拉雅山的萨哈兰普尔茶叶实验园,茶叶的种子怎样存活,是一大考验。第一次,他整年的心血付诸东流。书里描写了福钧拿到东印度公司的一堆信函时,是何等沮丧。第二次,他汲取教训,下了很大功夫研究,终于成功。而此后,茶叶在西方以另一种路径风靡全球。
    历史有时候是由偶然的小事件,串联起一个大事件。福钧的冒险,关联着全球贸易的宏大历史。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改变故事写法。历史的魅力其实就在于它充满各种可能性,那个变成唯一的现实,是各种可能性互相竞争的结果,这才是历史的真义。如果福钧第二次也失败了,后面的故事就会很不一样了。(龚丹韵采写)
 
来源:《解放日报》2016年2月5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