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7-07-27浏览次数:187

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2007年7月21日至23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和历史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松江红楼宾馆召开,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7、80篇。

点击放大
历史所副所长、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芮传明主持研讨会
 

21日上午,历史所副所长兼传统中研究中心主任芮传明主持开幕式,社科院副院长兼历史所所长熊月之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回顾了中心自成立以来的活动和成果,指出这次会议与会学者众多,提交的论文数量为历年之冠,包涵的议题内容丰富,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翔实的资料,反映出学术的繁荣景象。台湾大学教授周凤五的发言着重于加强两岸学者的持续交流,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常建华则指出中心的命名及科研活动都表现出包容,有大气象又有一定的学术要求。

点击放大
社科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熊月之致词

会议分成三个分会场进行,第一分会场的讨论议题集中在内陆欧亚与中国内地交流的研究,第二分会场则注重经学和出土文献的诠释研究,第三分会场讨论了有关传统中国不同时期的水利社会、宗教、社会文化的问题。

点击放大
第一分会场
 

日本大学教授柳泽明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贾衣肯分别讨论了17、18世纪俄国人笔下的大兴安岭地区和汉唐时期北方游牧部族迁徙活动的基本规律。新泽西大学的刘欣如综合最新考古发掘资料,提出以总体的观点来探讨早期美索布达米亚等地区以及欧亚大陆中部的各种大中小型政体,把它们形成与发展看成早期人类社会建立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尝试。中山大学刘文锁结合自己在2006年赴蒙古共和国考察突厥墓葬的情况和相关文献,对突厥墓上祭祀问题进行了探讨性研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陈凌则着重讨论了突厥葬俗中“墓中立屋并图画战阵之状”的性质问题等,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极大兴趣。

点击放大
第二分会场

郑州大学杨天宇的报告集中讨论了他近年来关于郑玄校正《礼》的研究,将之归纳为“习用易晓”的原则。台湾大学叶国良的发言着重分析了刘敞的四篇礼的含义。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丁鼎讨论了毛奇龄的经学思想,提出了与近代以来的观点相当不同的评价。台湾张素卿则探讨了刘师培的《左传学》,尤其注意参照了其家学的连贯性。

点击放大
第三分会场

安徽大学卞利从明清徽州的族规家法入手,讨论了其作为村规民约的价值和意义。山西大学张俊峰则以汾河流域为中心,分析了华北乡村水权争端中普遍存在的保守主义。南洋理工大学田贞平的报告讨论了三国到隋之际中日关系中的外交文书。上海社科院图书馆的陈克艰专门做了佛教唯识学中有关“有分识”与“赖耶识”辨析的报告。姬路独协大学的石晓军运用大量材料,探讨了几种点石斋画报重刊本存在着错漏、曲解等问题。

点击放大
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合影
 

历史所 陈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