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再版修订座谈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06-10-13浏览次数:135

《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再版修订座谈会
――法国著名学者白吉尔教授来历史所座谈

2006年10月13日,著名的法国汉学家、法国当代中国研究创始人之一、原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和资料中心主任白吉尔(Marie-claire-Bergere)教授为其大作《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再版,来我院历史所与学界同仁座谈修订意见。该座谈会由周武研究员召集主持,该书中文译者王菊与本所研究人员20余人出席。

座谈会伊始,白吉尔教授简单回顾了自己50年的学术生涯,讲述了写作《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一书的缘起。白吉尔教授认为该书虽然建筑在大量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但以一己之力完成这样一部通史性著作,不足和漏缺是在所难免的,比如书中对19世纪和1956年之后上海的研究就很薄弱、关于文学方面的内容也很浅薄。这种情形下,更多吸取同仁们的意见,将对该书的再版修订有很大裨益。白吉尔教授在研究中主要遵循这样一个思路:上海是整个中国近代化中的先驱,在近代化进程中,上海与西方世界、中央政府、内陆腹地都存在着紧密地合作关系,散射出自己的影响。上海不像广东、香港那样全盘西化,而是有选择性的接受和吸收,所以由上海传送出的西方文化就更容易被中国人所接受。由于自己从未在上海长时段的居住过,对现今上海的发展缺乏亲身的感受和认知,所以白吉尔教授最为担心的是最后一章20世纪90年代后重振雄姿的上海的讲述。白吉尔教授想围绕现今上海的定位问题,与在座各位学者展开讨论。

该书中文译者、白吉尔教授的高徒王菊女士补充说明了《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一书的成书过程,重点强调上海的“现代性”这一概念。上海内在似乎都有一种定式在操纵,一种超越一切的寻觅,即追求现代性。现代性与现代化不同。现代化是指变革的过程,那些表面上能看到的东西,比如高楼大厦、高科技产品等,都是现代化的表现,但这并不表示拥有这些实物的城市和个人都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是现代化及其成果所唤起的相应的精神状况和思想面貌。她认为今天上海的迅速腾飞,都应归功于她创造的独特的城市精神――上海和她的居民很早就具有了现代性。

在座的各位学者在充分肯定白洁尔教授这部著作的学术贡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订的意见供白洁尔教授参考。这些意见主要围绕现今上海的城市定位、上海城市的现代特性、上海城市的未来走向等相关问题展开。马学强研究员表示上海在当代中国的命运是不确定的,根本原因是支配权不在上海。上海对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不能恢复到近代中国时的状态。马军研究员认为上海史研究中无论何时都不应该忽视中国国家政治因素的作用,因为这对上海城市发展是具有决定性意义。周武研究员则对上海城市的未来走向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虽然上海的发展还存着的许多瓶颈性问题,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自主性在不断增强,上海的高速发展不会轻易放缓脚步。座谈会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历史所 徐 涛)

点击放大
美国学者白洁尔教授来所举行《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再版修订座谈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