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15+1城市环境绩效评估(三)——绿色经济活力指数

作者:陈宁发布时间:2018-05-02浏览次数:227

        绿色经济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第二是要实现 消耗及污染物排放最小化,第三是实现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的不断提升。

        绿色经济活力指数下设三个分指数:经济发展领先指数、 环境效率指数、公共服务共享指数。




长三角15+1城市绿色经济活力总体评价

       

      长三角15+1城市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梯状分布格局,上海一枝独秀,大幅领先;南京、杭州两个省会城市实力相较,处于第二阶梯;无锡、苏州、常州三市小幅递减,是第三阶梯;宁波、舟山、镇江几乎齐头并进,为第四阶梯;其后的七个城市基本相当,处在第五阶梯。长三角15+1城市绿色经济活力指数与长江沿岸城市类似,高行政级别城市处在领先地位。前两梯队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第三梯队的无锡市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苏州市是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拥有地方立法权。尽管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删除“较大的市”,但二十余年间,“较大的市”的地位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长三角15+1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影响也比较显著。下图模拟了15+1城市GDP与绿色经济活力指数的关系,可以看出GDP与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基本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前列的城市,其GDP水平也都处于领先水平。在GDP小于城市平均数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均高于平均数的城市实质人均GDP市非常高的,接近或超过9万元。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GDP与绿色经济活力指数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绿色经济活力指数下设三个分指数:经济发展领先指数、 环境效率指数、公共服务共享指数。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得分前三位城市在分指数中表现各异:上海在经济发展领先指数和 环境效率指数中拥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公共服务共享指数略低于杭州;南京在经济发展领先指数中仅次于上海,公共服务共享指数排名第三,而 环境效率指数相对表现不佳,排名第六;杭州公共服务共享指数领先,而经济发展领先指数和 环境效率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四位。

       三个分指数中,各城市公共服务共享指数得分差异较大,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排名末位城市的3.89倍,第一集团第三位南宁市得分是第二集团第一位的宁波的近1.5倍,表明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 环境效率指数是城市间差异较小的分指数,除了第一位上海的领先优势明显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是梯级分布。上海的得分是第二位城市无锡的1.27倍,是最后一位城市的2.2倍。各城市经济发展领先指数得分的差异也较大,第一位上海的得分是最后一位城市得分的近3倍。实质上,15+1城市的人均GDP并没有这么大的差距,但是经济发展的土地效率、劳动力效率及产业结构上的分化是比较大的,导致经济发展领先指数的得分较为分散。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GDP与绿色经济活力指数分指数前五名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长三角15+1城市经济发展领先指数评价


        长三角15+1城市人均GDP的分化并不大,10万元以上的城市有5个,依次分别为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杭州。9-10万元的城市4个,依次分别为宁波、上海、嘉兴、绍兴。7-9万的城市5个,7万以下的城市仅有台州一个城市。人均GDP最高的苏州是台州的2倍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是较为接近的。而单位土地产出指标上15+1城市则显示出巨大的差别,排首位的是上海,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高达3.7亿元,是第二名无锡的2倍有余。地均GDP为1-3亿元的城市有4个,依次为无锡、苏州、南京、常州,均为江苏省的城市。地均GDP不足5000万元的城市为湖州和台州,均为浙江省的城市。


       关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长江沿岸城市的实践中已经部分得到证实。本部分长三角15+1城市中,我们进一步来了解技术创新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下图模拟了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可以发现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5+1城市可以基本分为两个阵营,图右边是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劳动生产率均较高的城市组合,均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家GDP接近或高于10万元。而图左边则是两个指标均低于城市平均值的城市组合,这些城市人均GDP都低于9万元。因此我们认为以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劳动生产率与万人发明专利数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相比长江沿岸城市,长三角15+1城市的产业结构相对比较接近。并且数据显示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基本高加工度工业的比重也相对较高。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第三产业比重接近65%,高加工度工业比重接近60%,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浙江省大部分城市工业内部结构较轻,较明显的低于15+1城市的平均水平。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三产比重及高加工度工业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长三角15+1城市 环境效率指数评价


       与长江沿岸城市一样,长三角15+1城市也实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绝对脱钩。2012-2014年,15+1城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工业COD排放量削减6.16%,工业SO2排放量削减11.09%。

2013、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工业增加值与主要污染物相比2010年变化率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01

绿色工业

        长三角15+1城市工业大气污染物与水污染物排放的经济效率呈现一种同向的趋势,单位工业COD排放创造工业增加值高的城市,其单位工业SO2排放创造的工业增加值也往往较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5+1城市在工业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上的同步性。无锡、常州、上海位于工业 环境效率综合得分的前三位。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工业污染物排放效率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02

生态农业

        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化肥、农药使用量指标是反向指标,使用量越低的城市,该项指标得分越高。除舟山、湖州和扬州外,其他城市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化肥使用效率与农药使用效率的排名也趋向一致。舟山和湖州的化肥使用效率较高,而农药使用效率最低,扬州市则相反。“生态农业”这一分指数的综合得分排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南京、镇江和南通。上海的农业虽然仅占国民经济的极少部分,但农业的环境效率并不差,排在第16个城市中的第五位。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农药、化肥使用效率 

单位:吨/公顷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03

低碳生活

        通过长江沿岸城市的研究,我们认为人均居民生活用水及用电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论点只是部分的适用于长三角15+1城市。在生活用电量方面,人均生活用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不大,但我们发现地理上相近的城市,其人均生活用电量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杭州、湖州、绍兴、舟山基本处于同一水平,苏州、无锡、常州基本相当,南通、镇江、扬州也非常相似。生活用电最为集约的城市是台州和宁波。而生活用水方面,上海人均居民日生活用水量仅有113升,不仅在长江沿岸城市中是领先的,在长三角15+1城市中亦不例外。而除上海外,其他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与经济发展水平几乎成正比。节约生活用水是从源头上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生活污水已经超过工业废水成为废水主要来源的阶段,长三角15+1城市需要重视生活用水的节约和减量。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人均日居民生活用水及用电量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长三角15+1城市居民公共交通的利用情况几乎与绿色经济活力指数的走向一致,上海作为区域龙头,随着大规模轨道交通的建设,公共交通越来越舒适和便捷,成为居民出行的可靠交通方式,城市每百人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超过60人次。其后是南京和杭州这两个省会城市,每百人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接近或超过50人次。这三个高行政级别的城市远远领先于此后的城市。排第四至第八位的城市分别是常州、苏州、宁波、无锡和舟山,指标数据非常接近,仅仅是杭州市的不足二分之一,约20人次左右。这些城市尽管经济发展水平非常高,平均人均GDP超过10万元,但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的利用程度还比较低。

        低碳生活分指数得分前三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南京和杭州,上海的领先优势较大,是南京市得分的1.45倍,是最后一名得分的4.24倍。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每百人日均公共交通乘用次数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长三角15+1城市公共服务共享指数评价


        长三角15+1城市与长江沿岸城市公共服务共享指数的格局几乎如出一辙。在前三位城市中,杭州相当于长江沿岸城市的武汉,同是省会城市,同是在文化教育和公共医疗方面领先于上海。各分指数中,城市间差异最大的是公共文化教育和公共交通领域。公共文化教育方面,杭州、南京、上海居于第一集团,得分相似,并显著领先于其后的城市;公共交通方面,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居于第一集团,这些城市的城市路网建设基本成型,城市公共汽电车的配置也相对稳定,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赢得了较大的领先优势;公共医疗方面,杭州、南京和上海相对领先,但领先优势并不大,城市之间基本较为均等;同样,公共环境设施方面,各城市也基本相较,但与长江沿岸城市类似,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这两项指标由于各城市均不披露原始数据,只披露结果,我们无从探究这些数据的可靠性。需要强调的是,苏、锡这两个长三角人均GDP达到12万元的城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为居民提供规模更大,分布更公平的公共服务。

2014年长三角15+1城市公共服务共享指数分指数得分

资料来源:根据各城市统计年鉴计算




注:本文改编自周冯琦、程进、陈宁等著《长江经济带环境绩效评估报告》。


研究团队

组长:周冯琦 

成员:程进 陈宁 刘新宇 尚勇敏 刘召峰 曹莉萍 张希栋


转载声明:欢迎转载!转载请在开头注明转自公众号绿色观察者(green-observer)并在结尾附上下方公众号二维码图片。转载本文请注明原报告及报告原作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