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开艳主编《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4)》

作者:沈开艳发布时间:2014-08-02浏览次数:36

                              

 

《上海蓝皮书: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4)》

沈开艳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内容摘要: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改革篇、开放篇和创新篇四大部分共16份报告组成。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以及对上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率先示范作用的分析判断,本报告认为,2014年是上海实施“十二五”规划、打造“上海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一年。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纪元,上海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另一方面,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也成为上海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另外,土地、人口、资本要素驱动作用日趋减弱,人们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方面已基本达成共识。因此,加快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对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有着更长远的重大意义。

总报告对2014年上海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回顾分析了2013年国内外和上海经济形势的运行状况,对上海2014年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趋势做了预测,认为2014年上海经济将增长7.5%左右。通过对财政和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做前瞻性分析,本报告认为如何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源并形成持续驱动力,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改革篇主要聚焦于上海率先探索的几大改革实践活动。首先,本篇剖析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上海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将使上海继续站在改革最前端,并可能成为上海未来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认为未来1020年是上海显著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城市竞争力的战略关键期。其次,本篇关注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的改革红利与波及效应,认为“营改增”的减负效应基本达到预期,“营改增”带来的波及效应一方面会提升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效率,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将使依托大型城市的新城镇首先从中受益,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最后,本篇深入分析了上海政府职能转变的率先示范作用,认为在前期的发展中,上海树立起中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上海模式”,在新一轮的发展诉求中,上海也应率先进行政府职能的全面调整。本篇还从新型城镇化和家庭农场角度,探索了上海郊区和农业规模经营实践。认为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也逐步形成,家庭农场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开放篇集中关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首先,该篇把上海自贸区建设置于中国对外开放总进程,分五个方面从我国新型开放格局的视角全面分析了上海自贸区总体发展方向。其次,该篇分析了上海综合保税区到上海自贸区的转型发展,认为上海自贸区政策溢出效应值得期待,改革动力溢出效应更具价值。再次,该篇重点分析了金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启动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潜在风险,需要在开放次序、机构引进、分账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认为因更多力量的引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打破原有平衡,有了更有利的契机,但未来的发展应瞄准市场力量的充分释放。最后,该篇从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BIT)谈判角度分析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背景、进程及前景,认为中美BIT谈判的深入开展将会以外力的形式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创新篇则从指标体系建设和创新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本篇设计和构建了反映上海创新转型发展的路径、驱动力、环境及效益等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上海的创新转型指数从2006年的100.0增长到2012年的121.7,年复合增长率为3.32%。其次,本篇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新产业革命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网络平台商和新兴网络金融业务已经对传统金融业务构成严峻挑战,但在控制风险、金融监管等方面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些创新机遇。在推进创新转型中,上海迎来本轮新产业革命,应以3D打印、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与健康产业为突破口。最后,本篇关注了虹桥商务区总体功能营运及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认为虹桥商务区开发建设已逐渐从以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为主转向总体功能营造与基础设施开发并重的新阶段,需要分类开发运营,有序推进;认为上海在充分利用土地 、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瓶颈;认为围绕迪士尼主题公园项目,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可以发展现代商贸、住宿餐饮、文化创意、会展服务等延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