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169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桂龙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
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明确定位。当前,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嘱托,砥砺奋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力推进高水平开放,外资规模与质量得到再提升,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开放环境再获新优化,展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
全面实施平等待遇,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
“全面实施平等待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率先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原则推动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坚持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给予外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大外商投资企业享有准入后的国民待遇,确保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与内资企业同样的公平待遇。
2020年9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上海市外商投资条例》,确保上海对外开放按照国际规则实施“全流程”国民待遇。在遭遇不可预测的外部变量冲击,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海市政府出台一揽子综合财政政策,为企业纾困解难,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行长余冰在今年上海阻击新冠疫情、取得保卫战胜利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华运营已经超过100年。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和市场开放的见证者,我们相信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的良好投资前景仍是吸引全球跨国公司的关键因素,我们也将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这一定意义上也是对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的肯定,是对上海全方位、全过程实施全面平等待遇的充分认可。2021年,上海利用外资主要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实到外资金额达到225.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再创历史新高。
着力推动制度创新,不断放宽外商准入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为外商投资的全过程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模式是外商投资制度创新的最大亮点。上海市政府于2013年和2014年发布了两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5年起随着更多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开始由国家层面发布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并逐步推广到全国所有地区。上海市作为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率先建立起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外资准入实行“法无禁止即可为”。随着负面清单的不断缩短,开放领域不断放大。2021年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减至31条、27条,制造业几乎全部放开,服务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
与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上海同时创新了外商投资备案制度和工商登记制度。对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建立工商企业主导的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制度,实现多头治理向一口受理的企业服务流程再造,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2022年1月12日,《上海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公布,突出高水平政务服务和高效协同管理,是上海创新外商投资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优化整体营商环境,推动优质外资来沪集聚
营商环境是外商选择投资目的地的重要依据之一。十年来,上海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增强对外资吸引力。2021年12月,随着《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的出台,上海营商环境改革从1.0版发展到5.0版。新版《方案》明确,要扩大开放的相关制度安排,优化全流程全领域审批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上海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上海率先设立中国(浦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筹建中国(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在外资企业非常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营造了很好的软环境。
在世界银行最近一次对世界各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中,中国排名大幅提升,跻身世界40强,排在第31位。世界银行的打分依据是北京、上海两市及有关部门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说,世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肯定,也是对上海营商环境的肯定。2021年上海优质跨国集聚情况很能说明这一点: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投资继续增长并占据主要地位,商业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是外资投入最集中的领域;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截至2021年底累计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31家,外资研发中心506家。
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顺应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的趋势,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上海要进一步深化全方位改革,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努力创造新时代开放经济的更大辉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