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7 浏览次数:179
据了解,“罗氏藏书”收录了西方初识中国的400年间出版的1551种西文汉学古籍珍品,涉及10多个语种,更包括两册西方古籍中最珍贵的“摇篮本”,文化价值极高。
学者指出,瑞典“罗氏藏书”这座丰富的中国学研究的宝库“花落”上海,有助于推动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学研究中心。而此前,上海图书馆已斥资从海外回购了包含大量宋本古籍的著名“翁氏藏书”,将与瑞典“罗氏藏书”一起形成上海古籍收藏的“双璧”。据悉,近200年来西方汉学研究方兴未艾。“罗氏藏书”收录了1477年至1877年间1551种西文汉学著作及手稿,语种涉及十多种,有拉丁文、法文、英文、德文等10多个语种;形式包括游记、日记、书信、专著、官书、译作等;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科学、工艺、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其中不少著作涉及中西科学交流,如南怀仁的《欧洲天文学》、卜弥格的中国医学,安多的《数学概要》和其他包括中国园林、建筑、植物等多方面的著作,都属稀世珍本。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指出,从“罗氏藏书”中,“可以清晰了解自马可·波罗至李希霍芬时代400年来的中西关系、欧洲的中国观、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以及欧美中国学发展的历史”。尤为珍贵的是,“罗氏藏书”中还包括了两本“摇篮本”,一本是1477年意大利威尼斯版《世界 》,该书描写了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是和《马可·波罗游记》同年印刷出版的两种东方游记之一;一本是1480年意大利米兰版《曼德维尔游记》,也是和《马可·波罗游记》齐名的中世纪中国游记。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介绍说,所谓“摇篮本”,是指西方刚刚使用印刷术、从1450年至1550年间出版的书籍,还带有鲜明的手工艺术特征,艺术价值很高。目前,全世界的“摇篮本”不过4万余册,绝大部分都在西方各国。而中国包括北京、台湾在内仅有10余册“摇篮本”,可谓“千金易得、珍本难求”。周振鹤指出,上个世纪初,中国学的另一个丰富收藏即“莫里循文库”曾被卖往日本,成为今日东洋文库的基础。而当今中国国运昌盛,上海又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成功收购“罗氏藏书”,不仅大大增强了中国在世界汉学、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更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文化魅力。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罗闻达先生以几乎毕生的精力收藏西方汉学古籍。上图从两年前开始与之接触,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让这一座汉学宝库回归中国。目前,瑞典“罗氏藏书”已运抵中国海关,中国学宝库已掀开面纱,还未完全展露真容。眼下,不少学者正翘首以待,希望亲身发掘这些珍本、孤本的学术价值。上海图书馆入藏这批珍本后,将尽快编目和修复,争取早日向广大读者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