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气象峥嵘——上海文化改革发展访谈录》新书发布会暨“持续打造文化自信上海样本”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黄凯锋研究员主持。会上,上海社科院出版社钱运春社长向作者发送新书并作简要介绍。参与本书访谈的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持续打造文化自信上海样本”开展专题研讨。
城市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的提升,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气象峥嵘——上海文化改革发展访谈录》一书围绕文化体制改革、文艺院团、精神文明创建、文化战略研究、重大文化设施、文化经济政策、文化法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等主题,与多位上海文化改革发展重要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进行了系列访谈,生动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至2010年)上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为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代表性样本。
会上,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回顾中国电影特别是上海电影的发展历程时谈到,上海文化必然有自信,也应该有自信。应该要重视新的人才,尊重前辈创造的财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认识到工业文明对于上海早期报业、电影等文化事业领先发展的影响,认识到今天,新技术对于一个城市带来的整体变化。
上海市文明办原副主任、上海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陈振民指出,持续打造文化自信上海样本,上海有底蕴也有底气。多年来,无论是上海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还是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的开展,都是开先河的。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一是要考虑如何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赋予之新的中国化、时代化的解读;二是要处理好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在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上“变”与“不变”的问题;三是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解决好大与小、虚与实、守正与创新等问题;四是认识到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需要久久为功和与时俱进。
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管理处原处长、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孙一兵谈到,从上海文化改革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重大的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还是区、街镇和居村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离不开上海的历史禀赋、丰富的文化 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也离不开各个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也就是说,上海文化改革发展的成绩离不开多方合力。
上海市委宣传部事业产业管理处原副处长、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资金办、综合办原主任樊人龙指出,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上海文化的发展也要引入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文化产业还有文化服务等领域。文化发展除了文艺创作,也要多关注高新技术,特别是当前AI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力,关注高新技术对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
上海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杨绍林指出,上海话剧作为上海文艺院团改革的代表,走过了自主探索和创新发展的艰难道路。回顾上海文艺院团的发展历程,院团体制改革的初心离不开上海的大环境和历史遗产。院团改革的经验主要还是在于要素管理、要素驱动,这个方向确定后,我们是迈小步,不停步,整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上海市委宣传部研究室原主任、改革办原主任王锦萍谈到,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是一个接续奋斗的过程。上海文化改革发展历程的最大体会,就是文化自信的样本绝不是文化领域的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需要合力、协同来完成。此外,还需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注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新变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充分领会如何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书访谈组成员上海社科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研究员何一伟、上海社科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马丽雅、助理研究员谢牧夫、助理研究员陈兰馨、助理研究员孙越结合访谈期间的感悟和相关的课题研究情况,分享了学习体会。上海图书馆会展中心主任吴敏结合《气象峥嵘——上海文化改革发展访谈录》一书,就文化自信上海样本系列讲演方案同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本次发布研讨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联合主办。来自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图书馆、《光明日报》《文汇报》、澎湃新闻、《社会科学报》、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等众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