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周学术报告:近代以来中国的“内”与“外”探析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23-11-20浏览次数:10




1117日上午,本所举办双周学术报告。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冯莉研究员主讲,题目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内”与“外”探析》。

 冯莉认为,中国自近现代以来在“内”与“外”、“自我”与“他者”之间所界定的文化认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古代,中国以“夷夏之辩”来进行“内”“外”区分,形成与作为“夷狄”的他者相区分的“诸夏”之自我认同,但这种认同自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到现代西方文明的巨大挑战。我们先后经历了“中体西用”“欧美化”“苏俄化”等若干发展阶段,形成了与传统不同的“内”“外”之分,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自我认同。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中彰显了现当代中国的自我认同。

 在讲座中,冯莉援引了蒋廷黻、许倬云、陈旭麓、侯外庐和汤因比、费正清、拉狄克、沟口雄三等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相关观点,从诸如“挑战-反应”“刺激-反应”“侵略-革命”“救亡-启蒙”等多个角度阐述中国自近现代以来应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反应和自我认同模式,指出中国在应对现代西方的挑战的同时又是自身再生的过程,说明经受西方挑战后的观念变迁有着植根于中国自身历史传统的自主性,基于此,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向了自主性的现代化道路。

 报告结束后,蔡栋助理研究员、杨起予助理研究员和谢牧夫助理研究员分别就中国传统的文化认同问题、中国近现代以来遭受的西方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会议由陈祥勤副所长主持,黄凯锋所长也作了简要交流发言,认为中国自近现代以来,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变量,中国的文化认同,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的重要论述,是文化自主性的强化。

 中马所部分同仁参加了本次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