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书记于信汇、院长王战调研中马所创新学科团队

发布者:中马所发布时间:2015-01-27浏览次数:99

115日,中马所召开创新型学科团队建设进展交流汇报会。院党委书记于信汇院长王战出席会议,听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两个创新型学科团队的汇报,与团队的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并对中马所推进创新工程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会议由中马所常务副所长方松华研究员主持。

会上,两个创新型学科团队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团队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创新型学科团队首席专家方松华研究员总结了该团队在2014年所取得的成绩与未来发展目标,重点介绍学科发展的短期成果——已出版2卷、在全国同行中获得相当高评价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年鉴》;中长期规划——8卷本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提出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历史探析”、“当代理论建构”和“国际视野对照”三个研究方向,体现一个原创、完整、经典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作出贡献

邓小平理论研究创新型学科团队首席专家曹泳鑫研究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该团队的工作进展。一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对话,目前团队科研人员已和美国、法国等国外跨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机构取得经常性联系,今后将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主流理论的海外传播。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报告》为代表的主打产品,该书2014年出版后获得了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今年将再接再厉,使之成为创新团队乃至上海社科院的年度品牌报告。三是团队成员在承担课题、发表论文和报送专报等方面所获得的成绩。

于书记在听取汇报后谈到,从汇报情况来看,中马所的两个创新团队非常兴旺,能把原来的科研工作与创新工程的未来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于书记第三次来中马所,他感觉所里的气氛非常好,相互之间能够很好地协作。于书记主要谈了四点体会和想法,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如何能把院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研究成果在中马所的这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整合,比如经济问题和改革问题都涉及到了邓小平理论。院里原本的几个中心建设实际上具有跨所的功能,中马所作为新成立的所,能否闯出新路子、拥有新机制,在运转过程中继承原来邓中心的优势和强势,为老所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探索一点路子。第二,如何能较好地把已有的阶段性成果、工作进展在更大范围内介绍出去?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向社会传递研究成果和声音,这对于让更多的人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可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三,中央智库建设意见中提到,智库建设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阐释中国道路的理论和方法。这些工作在当今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执政两年多来,已经有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观点,我们应该承担起对这些新思想和新观点的理论阐述的任务,进行专题性理论研究,并将这方面的研究融入创新团队的研究计划之中。第四,队伍建设。中马所的科研人员总体年纪较轻,这样一个年轻化的研究团队的建设仍需要进行探索。两个创新团队成员跨所甚至跨院力量的整合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听取了中马所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相关建议后,于书记谈到,创新工程接下来的阶段中,将在体制机制、奖励评价和成果使用等方面进行新的思考。

王院长在讲话中主要谈了三点。其一,创新工程第二个阶段的重点是抓突破口和切入口。听完汇报后,王院长感觉中马所两个创新团队都比较整齐。希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创新团队在中长期研究规划中抓好突破口和阶段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需要对“中国化”和“中国特色”进行展开和诠释。学科研究依然需要根据党的建设和理论建设的要求,抓住重点进行研究,谋定而动。其二,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邓小平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离不开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于世界其他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而言的,因此,了解同时代其他社会主义的现状,探讨中国话语权的问题也非常重要。其三,主流理论的前沿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与经济、社会等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国际比较研究相结合。

会议最后,方松华研究员对于书记和王院长的指导表示感谢,希望今后院领导能多与两个团队进行交流,多多支持,使中马所的创新型学科团队建设在新的一年能够更上一层楼。

院党政办公室主任黄凯锋、学科科研处副处长汤蕴懿以及中马所两个创新团队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汇报交流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