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特邀一批沪上知名专家学者专题研讨“长三角一体化新趋势”,就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创新长三角区域包容性发展、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推动跨区域城市群间协调联动、打破区域内行政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
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教授指出,长三角一体化确立新路径、建立新机制是本届长三角三省一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湾区城市即临海、临江、临港城市在港口、机场、旅游、服务等领域的一体化,而一体化城市建设务必落到项目上去,就上海而言,包括崇明生态岛、大虹桥商务区以及张江科学城建设等项目,从而引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确立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核心位置。
上海市发改委阮青副主任认为,由三省一市人员组成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设立,虽说是三省一市新一轮合作机制建立进程中的一小步,但却应该被看做是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迈出的一大步。近期重点工作是组建好办公室,制定三年行动计划,上半年在上海召开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长三角一体化将在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上海市合作交流办公室程建新认为,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要敢于站出来发挥龙头作用,同时也要放下身段,积极推进对接协同项目。
就政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研究员则建议在找到重要抓手、夯实基础的同时,需要对标京津冀、粤港澳,更需要参考学习各大国际城市群的先进经验;并在地区协同立法方面进行研究,构建长三角区域公共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可以先行先试、共建共享。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趋势之一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湛教授提出,要以共建一体化战略项目推进区域一体化进入新阶段 ,探索建立财政与税收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超越行政区划,形成以经济功能和经济社会联系为主的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协调的发展,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这对于促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长三角本身的动能来看,现有体制机制还没有充分起到激发作用。针对这一现状,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郁鸿胜研究员指出,需要明确长三角区域合作已进入多形式、宽领域、深层次的实质性深化提升阶段,当下关键是建立一个包容性区域协调新体制与新机制,其中包括区域协调互动合作机制、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机制以及区域公共治理合作机制。上海交通大学陈宪教授则建议从文化、制度、交通三方面联合推进,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 配置的亚太门户。华东师范大学曾刚教授指出今后三年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时期,务必打造有人脉、有情感、有文化认同的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
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认为,上海要认真思考和准确定位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角色,要从政府与市场主体不同角度分类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项目。文汇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杨逸淇认为,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体化,也是区域文化的一体化。在一体化的进程中,要关注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关注利益观和地域观的变化。
研讨会最后,作为主办方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孙福庆指出,在目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趋势背景下,在三省一市已经达成合作共识的基础上,上海需要成为引领者,而长三角一体化也需要确立其“不可复制”的特性,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南北呼应,共同成为拉动中国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