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所(2023)

发布时间:2022-10-10访问量:756

所介绍


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成立于19598月,原名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1978年改现名。现任所长姚建龙研究员。

法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法学的基本理论,探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规律,解决我国全面发展中的现实法律问题。在法学理论、公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和民法学领域,法学所都曾为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发挥过重要影响。其中,“十大当代法学家”之一的潘念之先生被誉为新中国法学的开拓者,有“北张(友渔)南潘(念之)”之称。

新时代,法学研究所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以“排头兵、先行者”的精神,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国家高端智库”和上海“创新工程”为平台,坚持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双轮互动,开展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积极为国家和上海的法治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法学研究所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山东大学共建法理学博士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建刑法学博士点。长期以来,法学研究所为国家培养了以沈国明、顾肖荣、刘华、林荫茂等为代表的大批法治人才,向国内其他法学院校输送了林喆、倪正茂、叶青、叶必丰、金永明等一批法学名家。

法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杂志《政治与法律》是法学专业的CSSCI期刊,为我国的法学事业和学术策源贡献了自己的努力。


二、现有机构


法学所下设有办公室、民商法研究室、刑法研究室、经济法研究室、国际法研究室、法理法史研究室、宪法行政法研究室、比较法研究室、环境与 法研究室(筹)、诉讼法研究室(筹)和《政治与法律》编辑部。


专业介绍


法学理论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乃至全国法学院系设立最早的硕士学位点,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曾有几代法学名家如潘念之、齐乃宽、尤俊意、倪正茂、沈国明、林喆等执教于此。现有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师生比高,基本实行一带一的模式。学科研究方向包括法哲学、立法学、当代中国法治、法律发展等。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硕士点之一,潘念之、浦增元、杨海坤、叶必丰等法学大家曾工作于此。现有1名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其中,1人担任中国法学会下设研究会副会长,1人担任上海市法学会下设研究会会长,1人获得过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研究方向涉及宪法司法审查研究、政府行政行为规制问题、公务员制度、港澳台法、党内法规等研究。学科点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硕。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硕士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获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较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学科点老师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法学及人文社科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基金、司法部课题等在内的国内外各类项目数十项,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在内的各类奖励多项。


刑法学19841月获批全国第二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华东政法大学共有刑法学博士点,“经济刑法”学科方向是院重点学科方向。刑事法律方向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民商法学是研究民商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二级学科,是以民事和商事法律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民商法学通过对民商法理论和各种民事、商事法律制度的研究,为我国民商事立法、司法和律师实务提供法律理论指导,为我国法治建设实践服务。该专业主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治建设的需要,从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的需要出发,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具备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实务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诉讼法学依托院“刑事法创新学科”、法学所的基础优势、国际学术与交流平台,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经济法学是一级学科法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它是调整在国家调节社会经济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规范和保障国家调节,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研究经济宪法、经济组织法律关系、国际投资经营法律关系、宏观经济管理关系、经济活动管理关系中的各种法律问题,旨在促进国家管理和调控市场经济的能力,以便使得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健康、高效和快速发展。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经济法学素养和解决经济法律问题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掌握坚实的经济法基础理论和基本法律制度,熟悉经济法的几大组成部分,即经济宪法原理、市场经济主体组织法、宏观调控法、竞争规制法、金融管理、经济活动管制法等,了解经济法学科建设和国内外经济立法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教学以及经济法律实务的能力。


环境与 保护法学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法学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特点。环境与 保护法硕士点以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需要、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严谨科学学风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环境与 保护法学专门人才为目标。


国际法学硕士点拥有2名研究员。研究方向涉及国际投资法理论与实践、WTO法律规制与实践、国际技术转让法、国际环境 法、海洋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学科点科研实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授课内容注重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生比高。


硕士生导师介绍


法学理论


邓少岭,法学博士,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哲学,法律文化理论,当代中国法治。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殷啸虎,民盟盟员。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副主编,《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研究生导师组组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港澳基本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员常务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等。曾经担任上海民盟市委常委、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等。第十、十一、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常委。长期从事宪法学、中国法制史以及中国民主政治的教学和研究研究,开设宪法学研究、人权法学等课程。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等讲授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民主党派践行协商民主的路径和方式等课程。先后担任上海市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上海市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宣讲团成员。出版《近代中国宪政史》、《新中国宪政之路》、《宪法学要义》、《感悟宪政》、《实践中的宪法》、《法治的品格》、《统一战线与协商民主》以及《古代衙门》、《秦镜高悬:中国古代的法律与社会》等著作,主编《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通论》、《上海市公务员依法治国知识读本》以及《宪法学》教材多部。2003年获第二届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肖军,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曾较长时间访学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一桥大学和德岛大学;已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4项。

长期从事行政法学,尤其是城市规划法、比较行政法方面的研究和教学。


何源,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迄今出版1部著作《德国联邦行政法院典型判例研究·行政决定篇》,在《中外法学》《法商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政治与法律》《行政法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法学会课题各1项。

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行政法、行政诉讼法以及比较行政法。


刑法学


魏昌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欧洲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创新学科”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刑法与外国刑法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基础理论、经济刑法基本原理、经济犯罪学、腐败犯罪学、腐败治理与比较刑法学。

主要学术成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反腐败国家立法体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7ZDA135)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6项。著有著作10部。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学评论》、《环球法律评论》等法学类、综合类CSSCI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1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经济刑法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优秀法学著作三等奖、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司“研究生指定教材”;专著获江苏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专著入选“上海市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丛书”。


姚建龙,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全国青联委员、上海市青联常委,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禁毒法研究会会长及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刑事法学、青少年法学、教育法学研究。

主要学术成绩: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2017)、名列中国被引次数超过百次刑法学科青年(45岁以下)学者第八位(2017),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曙光项目等近10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并承担国务院妇儿工委、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共青团中央等各类委托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个人专著9部、法学随笔3部,诗文集与法律童话各1部。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上海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合作)、首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奖(1984—2014)”专著类一等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等荣誉。


杜文俊,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特约检察员;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行为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司法研究会副秘书长。2011年至2013年挂职任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主要从事经济刑法、职务犯罪、财产犯罪、金融犯罪研究。

主要学术成绩: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及编著5部。2016年获上海社会科学院优秀教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张仲礼学术奖(应用类)、上海市法学会第三届“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涂龙科,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副主任,法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络犯罪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刑法、网络刑法。主要学术成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3部;在《法学》、《法律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近60篇。曾获中国法学会董必武青年法学优秀成果奖、2017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入选中国法学会研究会青年人才、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高产作者(CLSCI)、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等荣誉。


尹琳,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兼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未成年人研究会理事及上海社会科学院侨联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少年司法制度。主要学术成绩:著有《日本少年法研究》一书,发表刑法学及少年司法制度研究论文数10篇。曾获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上海浦江人才项目等资助。


郭晶,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澳门大学法学博士,曾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意大利锡拉库萨国际刑事科学高级研究中心、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等机构学习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刑法、网络犯罪、反腐败追逃追赃、司法协助法、国际刑事审判、引渡法、移民法。主要学术成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民商法学


孟祥沛,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博士,法国马赛第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校访问学者。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等学会的理事。研究领域包括民法学、实证法学及法律史学,著有《中日民法近代化比较研究》、《中国传统行刑文化研究》、《房地产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等专著,在《比较法研究》、《社会科学》、《政治与法律》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在国外法学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得两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孙大伟,法学博士。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侵权法、物权法及比较民法。20139月至2014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学系交流访问;先后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挂职。在20139月至2014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法学系交流访问一年。

发表专著两部,《市场份额规则理论研究——以普通法侵权解释理论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侵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发表各类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我国大规模侵权领域困境之考察——基于制度功能视角的分析》(《当代法学》2015年第2期);《收费公路节假日免费之合法性考量——兼论<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政治与法律》20137期);《过错侵权责任中“违法性”要件考察——兼析我国侵权法领域的“违法性”之争》(《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等


张艳,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司法、证券法。迄今已出版一部德文专著及多部译著,在《法学》、《当代法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司法部中青年课题、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一般课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


诉讼法学


陈庆安,研究员、刑法学博士、诉讼法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法治前海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曾挂职担任上海市某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检察员。出版个人专著2部,参编4部。主持并参加国家重大社科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等课题20余项。在《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37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刑法学)》全文转载。

研究方向以刑法基础理论、经济刑法、网络刑法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刑事诉讼法热点问题。


陈海锋,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曾在《法学》、《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北京社会科学》、《中国司法鉴定》等社科类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独著《刑事审查起诉程序正当性完善研究》,合著1部,参与编写《刑事诉讼法学》、《我国审判公开问题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刑事证据制度新探》等著作近10部。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项,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课题2项,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一般课题各2项,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若干项。曾获陈光中诉讼法学优秀学位论文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奖等。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检察研究院兼职研究人员、安徽科技学院特聘教授;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

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制度、证据制度和司法改革。


经济法学


李建伟,法学所特聘研究员、副所长、经济法室主任;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资委、上海市金融办政府法律顾问。美国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南卫理公会大学)法学院博士后。主持完成《新时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研究》等16项省部级课题。在《European Law Review》《解放日报》、《知识产权》等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资产评估法律制度》等专著合著译著6部。

主要研究领域:经济法、金融法、知识产权法。


徐澜波,法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政治与法律》主编、研究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民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


杨鹏飞,民法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会主席、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劳动法。


陈历幸,男,1998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7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担保法、亲属法、网络与信息法。


主力军,副研究员,1999-2005年留学德国,毕业于德国Augsburg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专职研究,2013-2015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德国Augsburg大学法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被聘为客座研究员,主要讲授中国资本市场法。

主要研究领域:民商法、资本市场法,欧盟经济法。


环境与 保护法学


彭峰,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法国埃克斯马赛大学公法博士,法国拉罗舍尔大学法学博士后。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方向环境法,主要学术成果《“越位”的专家与“隐身”的法官——专家参与在司法过程中的合理定位》(《法学评论》2015年第4期);《法国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利用立法及实践》(《现代法学》2016年第3期);《 、废物抑或产业推动——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路径反思》(《政治与法律》2017年第9期);《谁统治地球—社会规则如何形塑我们的星球和生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版)(译著);《环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著作)、《法典化的迷思—法国环境法之考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碳捕捉与储存利用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保护立法研究”等。曾任荷兰海牙国际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法项目组研究人员,台湾大学、台湾中兴大学访问学者,多次访问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学术机构。


何卫东,法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环境 法学研究会理事,20162017环境保护部环境执法大练兵评审专家,上海东方讲坛优秀讲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 法学,含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学。长期从事环境 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硕士研究生《中国环境法学》、《国际环境法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法学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等国家与地方研究课题多项,承担或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多次参与国家、地方环境立法活动,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加拿大和法国等国内外政府资助,多次出访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著有《中国环境产业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律创新》(上海市马列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问题》等专著;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十余部,先后在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国际法学


王海峰,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法室主任、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法学科带头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现任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中国贸促会联合国贸法会观察员;上海仲裁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仲裁法研究会副会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等多家机构仲裁员;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评论》《国际经贸治理评论》杂志编委等。在《法商研究》《法学》《国际贸易》《哈佛亚洲季刊》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近百篇,专著及合著数十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哲社、教育部、上海市哲社、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等多项,完成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政协、上海市高级法院、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法学会等部门委托课题多项。

专业方向: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世界贸易组织法、冲突法,外语:英语。


彭辉,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硕士(2005年)、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后(2013-2017年),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2014.9-2015.9),香港大学法学院(2014.1-2014.2),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研究所(2013.9-2013.12)(2009.3-2009.9)进行访问交流,现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法治蓝皮书》调研版执行主编等职。研究领域为法律实证研究、司法改革、法社会学、知识管理等。迄今为止在法律出版社等出版专著4部,在《现代法学》、《法学》、《科学学研究》、《社会科学》、《法律实证研究》等发表CSSCI来源期刊30余篇,负责主持国家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余课题30余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获得“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三等奖,第五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二等奖,第六、七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优秀皮书报告奖”三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律实施论坛优秀论文奖等。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