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0日下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与研究生院党委联合举办的“学习奋斗百年路,启航社科新征程”——上海社科院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2号楼415教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的张泓铭研究员,他通过讲述自身科研工作经验,作了以“砥砺初心,忆研途四十载”为主题的交流演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书记答浩、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薛泽林、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郭家堂、任宛竹,上海社会科学院团委委员李天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研究生熊务丰、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赵雨作交流发言。2020级硕士生党支部书记刘浩东主持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院团委书记答浩作重要讲话,他深刻阐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和工作要求,阐明了学习党史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张泓铭研究员在我院从事科研四十余载的历程及其为社科院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为开展好“学党史促科研”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科研人员和硕博研究生从事科研提供了根本遵循。会上,张泓铭研究员基于个人科研经历,分别从十个话题深入阐述了个人感想和亲身经历。
1.工作岗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为科研人员提供的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体面属性。不仅能够满足科研工作者谋生的需求,也能够助力青年工作者实现时代所赋予的科研使命。2.价值使命。企业家的使命是通过赚钱为社会提供物质财富,政府精英的使命是执行政府政策为社会服务,而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则是提供思想理论为社会提供思路方案。3.职业素养。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借鉴和疑问开展科研,树立个人观点,善于独立思考,讲究创意创造。4.职业目标。通常来说,每个人的职业目标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正如张老师的个人成长史中提到的,由立志成为一名社会科学研究员,不断进阶为成为专业人士,成为专家,成为名家,直至最后成为业界的知名大家、大师。5.专业方向。青年科研人员要积极拓展专业思维空间和个人发展导向,不仅要坚守个人钟爱的研究方向,也要积极参与其它方向的专业领域研究。6.科研质量与数量。科研人员应该在保障质量领先的基础上争取数量,秉持质量彰显水平、数量扩大影响的科研初心。7.研究的定性与定量关系。目前,经济学科存在盲目追求数理模型的不良现象,青年科研人员应细细挖掘经济学发展沿革,以理论与模型相结合为研究导向,深化经济学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坚决摒弃唯模型研究论。8.个人与同道的关系。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科研,都要怀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心态。尤其在做课题时,科研人员应乐于交流分享,保障课题组信息公开共享,有条不紊推进课题研究进程。9.科研与社会的关系。科研为社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方向,社会为科研进展提供更优质的实践环境。10.科研与金钱的关系。青年科研人员刚从事科研工作时,难免会承担一定的生活压力。希望大家能坚守科研初心,在保障生活的基础上,秉持科研第一物质第二,争取在科研道路上收获精神和物质双重回报。张泓铭研究员对自身四十余载的科研历程做出了细致真切的总结,为青年科研人员和硕博士研究生的科研专业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
在交流发言环节,薛泽林提出了关于国家治理和现代化问题、中国面临的大规模城市化和老龄化问题、数字化进程逐渐失去后发优势等问题,并指出历史发展有宏观趋势和微观趋势,科研人员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优良的科研品质是学者前辈传承给我们的,也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守;郭家堂向张泓铭研究员请教了科研工作存在的困惑:作为社科院的青年科研人员,经常会遇到媒体采访,且采访话题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应该怎么处理?张泓铭研究员回答:不要轻易放弃媒体采访的机会,要自信应对媒体提出的专业领域话题,勇于传达个人观点和及时向社会发声也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任宛竹对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向张泓铭研究员对于自己刚从事科研工作时的指导和鼓励表达了感谢;李天驹表示,通过本场座谈会的学习,自己将在日后的工作中抱有长远思维,将今天的所学所得所想深化为鞭策自己不断学习的内生动力;熊务丰提出,张泓铭研究员在学术过程中不轻易拒绝别人的行为,体现了学术大师的格局观,也激励自己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保持与人为善;赵雨也表示,博士生之间要乐于助人、乐于分享,才能够实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享有更多的获得满和成就感。
会议尾声,主持人刘浩东总结本场座谈会主要内容,并引用1945年黄炎培先生前往延安考察时,曾对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兴亡周期律”的问题。岁月荏苒,我们的国家非但没有“人亡政息”,反而“历久弥坚”,如今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华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相信我院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定会继承前辈精神,发挥创新创意,为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再创辉煌。
我院青年党员、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共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