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新春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去年,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017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逾240亿美元,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38.3%和0.5%。与此同时,一些境外投资者仍在期望和观望中徘徊,外企投资信心依然有待巩固。
当前稳外资面临一些挑战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且不确定性增大。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投资需求低迷。去年,全球外商投资规模继2022年以来持续萎缩。据统计,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量下降9%。二是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对华推行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制裁举措,对中国稳定外资带来一定阻力。三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构以及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使得外企投资布局有所调整。四是国际政治格局变迁的影响。今年是全球“大选年”,一系列选举可能带来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对外资流向产生影响。
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的信心不足。目前,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尚未回暖,美欧制造业PMI已连续多个月低于50%荣枯线,表明全球经济增长依旧疲软。外需走弱的背景下,我国稳外贸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台优惠政策,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招商引资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
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有待持续提升。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政府监管问题是在华美资企业面对的突出挑战之一。监管制度的透明度、政策可预期性,都会影响外企经营行为。
减小“温差”,提高外商的政策感受度
稳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的土壤和生态,对吸引跨国投资具有关键作用。应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形势,政府应在破除壁垒、开放市场、完善制度等方面,不断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快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稳预期、提信心。一是全面对标RCEP中关于跨境服务贸易“边境内”的规则条例,进一步放宽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加快出台跨境服务贸易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跨境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二是依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排查歧视外资企业的规定和措施,进一步降低外资企业合规成本,推动合规性监管与国际惯例接轨。
积极建立对话机制,将政策执行落实落细。一是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沪商会等中介作用,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加强与外资企业的沟通交流,建立定期的对话机制,回应外商诉求,帮助解决外商投资中遇到的难题。当前,需要认真解决外商普遍关心的数据跨境流动问题,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启动跨境数据管理新规则。二是加强外商投资者权益保护,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尽管政府已出台的各类外资政策法规文件不少,但成效尚未完全体现,外企感受度不强。究其原因,在于文件的执行实施没能落实落细,缺少相应的制度约束力。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市场激励机制,以硬性制度约束加强法治保障,加快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进一步便利外商往来,完善涉外政策宣传。一是为外商融入上海提供更加便利服务,使外资“进得来、留得住”。比如,目前许多外籍人士来沪遇到“消费支付不便捷,数字应用不友好”的支付问题,给生活、工作、旅游带来不便。需要尽快将国内便捷的移动支付与国外普遍适用的信用卡支付方式贯通起来,增强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同时,为外籍人士提供数字生活及相关应用的服务指导,形成宜居乐业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二是以网站、短视频等方式,积极宣传国内市场开放政策和投资机会,提高外商的政策认知度和投资信心。目前,上海已开通“以外籍人士为第一视角”的上海国际服务门户网站,向来沪、在沪外籍人士提供政策信息、资讯服务和生活指南。建议网站还应汇集更多创业信息,包括税收、法律、注册等内容,以及外籍人士创业视频案例。要持续为外商制作讲述上海故事的短视频,搭建外企沪上交流沟通的“会客厅”,扩大政策解读的亲和力和传播力,让外籍人士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上海。
来源:上观新闻,日期:2024-02-27
作者:孙立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