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中国经济导报 | 王振等:激发第一动力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发布时间:2024-02-01点击率:40

在长三角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不仅拥有世界领先的制造业基地,还拥有繁荣的数字经济和先进的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被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也是四地共同关注的核心议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建议打破地域限制,以更大的视野和格局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圈走得更远。首先,围绕国家战略,可以推进创新先行区建设。其次,要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特别是让行业头部企业领头,有更好的机制和带动面,进行跨区域联动。再次,长三角的创新是国际化的,不仅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大计划,也要让创新走出去,联合出海,这样才能高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江苏省政协委员、扬州市工商联主席戴凌云:实现高质量发展,既依赖发展载体即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也依赖发展动力即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科创产业与产业科创深度融合发展。当前产业主体基础、产业空间集聚、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设立基础研究专项经费,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切实引导社会 和科技人员转向基础研究和基础产业,从而鼓励基础研发和基础产业发展。

民盟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唐睿康: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其科研投入占社会科研投入的70%。据不完全统计,在企业就职的博士在博士群体中占比还不到20%。相关统计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博士数量快速增长,但是愿意去企业就业的博士比例徘徊在低位。这和培养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与高校联系不够紧密、制造业对博士吸引力降低等因素有关。高层次人才是高技术的原动力。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积极引导博士去企业就业。

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华峰: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匹配和适应,不同所有制企业都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贡献。

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共进,有助于加快形成新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和未来生产力“三力”共促格局。

建议加强省属国企和民企在新领域新赛道的互利合作,促进“三首”产品本地转化应用,助力“卡脖子”技术攻关。政府需要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积极引导省属国有企业向民企开放应用场景,形成品牌联动性,实现业内强强联合。同时要打造省属国企与优秀民企合作样板标杆,宣传推广优秀案例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推动创新合作方式。只有双方协同共进,融合创新发展,才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省属国企和地方民企强强联合发展的模范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