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浴火新生——庆祝上海解放七十周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展开幕式在上海社科院小礼堂举行。
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于信汇表示,在上海解放7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展览,不仅是对上海社科院馆藏的上海解放前后相关重要史料的挖掘,也是通过历史梳理,向全社会展示中国共产党如何解放上海、接管上海、建设上海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党的思想、品格和使命。通过总结历史经验,领会革命初心,强化使命担当,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将革命进行到底、黎明之前、解放大上海、保卫大上海、永远的纪念,涵盖了上海解放前后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比如,渡江战役、丹阳集训、中共上海局与上海市委的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二六大轰炸等。上海社会科学院选择了70种院图书馆馆藏文献(部分为研究人员收藏文献),其中有不少是很少公开展出的珍贵文献,包括中共中央调查部编写的《上海
》、华东局社会部编辑的“上海调查资料”、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辑的《城市常识》《淮海战役》《渡江一日》等红色文献。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认为,此次展览有三个特点:一是凸显了我党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1949年3月5日—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重要战略决定。为顺利接管大城市,我们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作了细致准备。比如,此次展出的《上海
》、“上海调查资料”、《城市常识》,现在在公开场合已经很少能看到。在丹阳集训期间,这三套资料是从高级将领到普通战士都必须学习的材料。这些材料具体到什么程度?忻平表示,“里面有大量表格,跟现在的年鉴差不多”。这些书籍资料为解放军了解城市生活和运行,了解上海的基本情况并顺利接管上海,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准备。二是聚焦青年。此次展览中,既有第二条战线青年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的资料,也有上海大学生如何拥护新政权、开展学生运动的史料,如光华大学25周年纪念特刊等。三是外媒的报道。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窗口,当时在上海有很多外国报纸。比如《密勒氏评论报》,它是美国侨民20世纪初在上海创办的,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该报既有对国民党政府时期实行金元券改革对上海市民的影响的报道,也有对解放军进入上海露宿街头不扰民的报道,此次展出的还有对“上海新市长”陈毅的专门介绍等。这些报道从第三方的视角,对上海解放前后的情况作了相对客观的描述。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上海解放后第一届和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专刊”、《上海解放周年纪念专刊》、《上海纱厂工会成立大会纪念特刊》、《钟王顾三烈士殉难周年纪念特刊》、《华东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一周年纪念册》等专刊特刊;以及《解放日报》创刊号、《华东画报》创刊号、《上海工商》创刊特大号、《旅行杂志》、《人民警察》等报刊杂志。展览以展板文字、历史照片、视频影像等形式,展示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的历史变迁,向公众展示70年前那段激动人心的风云岁月。
据悉,本次展览时间从5月24日-5月31日,每天9:00-17:00(周末闭馆),展览地点位于上海社科院总部小礼堂(黄浦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本次展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图书馆承办,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
来源:上观新闻 2019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