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30年战略环境、
条件与成功基因
日前,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面向未来三十年的上海”发展战略总报告研究召开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对总报告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及研究中亟待关注的重大问题和环境趋势判断等方面发表了看法。现摘录部分与会专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未来30年上海发展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大势
□全球化进程仍将深化,并表现出“平衡化”和“区域化”趋势
袁志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当前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反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的情况只是暂时的,未来30年,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这主要是由于全球产业链在不同国家间的互补性大于其竞争性。全球化深化的过程将表现出两大新趋势;一方面是“平衡化”的趋势,即在全球化深化过程中,全球将着力突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境,实现“再平衡化”,所有国家将会进一步开放与合作;另一方面是“区域化”的趋势,即以TTIP、TTP、TISA为代表的区域化将成为全球化深化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将呈现出区域管制化、数字化和专业化等特征。
张广生(上海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未来全球化进程主要是以区域化为主要特征。
□世界权力重心必将东移,同时更多向城市或城市群层面扩散
彭勃(Procee)(世界银行中国局首席经济学家):过去世界权力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西方、集中在国家层面,但未来30年,世界权力的重心将进一步东移,同时权力重心的着力点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向城市网络层面扩散。换句话说,未来城市群及城市网络在世界权力重心中的作用将进一步突出,而国家的重要性会降低。
袁志刚:在全球化深化的趋势下,市场在全球
的配置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
的配置将更多通过大都市或全球城市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国家规划的途径来实现。
□国际货币体系将从“美元独霸”向“多元货币体系”转变,人民币将成为国际货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袁志刚:在未来的全球治理结构中,货币体系将面临调整,人民币虽然不可能完全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当中的主导货币,但肯定会成为国际货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货币体系将从“美元独霸”向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多元货币体系过渡。在此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的资本项目开放也将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世界出现革命性科技创新的可能性不大,但已有科技创新的深化应用将对城市未来发展发生重大影响
干春晖(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球的科技创新不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不会出现对现有科技知识体系产生革命性影响的科技创新,但是已有科技创新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
梁鸿(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信息化、网络化等技术的应用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对金融和商业业态的发展影响尤大。
石良平(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科技创新及其应用已使城市发展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特征,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人员高度集中、企业高度集中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将使城市发展更加扁平。
张广生:信息化、交通高速化技术将使城市原有的区位条件或优势发生颠覆性变化。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城市间共同治理环境问题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生态问题是全球所有城市将共同面对的问题,对于高密度建设和发展的特大城市,生态问题将更加突出,问题解决的难度也将更大。
彭勃:随着人类消费的增长,对粮食、水、能源及自然
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水、能源之间的关联性将进一步增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将更加突出,不同城市应对环境问题的合作空间将进一步加大。
王战(上海社科院院长):还要关注目前看来细小、但未来可能影响巨大的环境因素。例如海平面上升的问题,根据有关研究,到2050年海平位上升
□我国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或将受到挑战
袁志刚:尽管我国的GDP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即将超越美国,但是人均GDP只有美国的30%左右。从南美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历看,当人均GDP达到美国30%左右的时候,这些国家基本上都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我国未来发展能不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是决定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未来30年上海发展所具备的战略
条件的变化
□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彭勃: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三角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和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而未来在三大都市圈中,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都市圈地位最为突出。
□上海城市发展与周边地区将高度融合彭勃:从过去发展看,上海的很多重工业已经转移到周边的省市,上海更多注重于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未来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上海将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枢纽。
石良平:上海的很多城市功能已开始往外扩散,上海与周边地区在不少产业领域已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因而未来30年上海与周边的行政区划或需要调整。
梁鸿:未来随着城市交通网络化、高速化的发展,城市间的空间距离会相对越来越缩短。
□上海城市发展中,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袁志刚:在以往的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在
要素的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导致城市化的
配置效率较低,
配置能力较弱。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市场将对城市化的
配置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上海城市发展将出现超大规模化
梁鸿:超大规模化将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独有特征,上海的城市发展也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即便上海正在实施人口规模控制,这一趋势却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 上海的人口质量和结构将发生变革
石良平:劳动力的素质将进一步提升,未来30年上海劳动力当中的生力军,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其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将比现在更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突出,未来30年,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更严重,会引起养老产业需求、医疗需求的井喷,将给上海带来较大压力。
王战: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空穴家庭”情况更严重,或将引发社会问题。□上海的社会阶层将更加明显
伍江:上海将出现不同社会阶层的分化,尽管上海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但是城市不同阶层的分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未来发展应更多强调不同收入阶层人的融合;中等收入群体将进一步壮大。
彭勃:城市在未来发展中,中等收入群体的队伍将进一步壮大。同时,人们将被赋予更多权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将更大。
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独特的成功基因
□ 城市治理中的科学化、民主化基因
王战:上海之所以能取得目前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城市治理中政府始终重视广泛的决策咨询研究。□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
石良平:从历史上,上海就形成了开放的海派文化,比较容易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信息,国际交往也非常频繁,使得上海始终具有国际视野。
干春晖:上海所具备的开放包容的文化,是上海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条件,其在文化包容、文化多元性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
□改革突破的首创基因
石良平:从上海的发展历程看,上海城市每个发展阶段目标的实现都伴随着改革,我国很多改革尝试都是率先在上海实施。
□城市发展的民本基因
干春晖:上海作为一个市民社会,并没有形成“金字塔型”的社会等级制度,而具有独特的网络化的社会结构,有利于上海与周边城市或经济体的交流。
智囊建言上海未来发展
学者们认为,上海未来城市发展要放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虑。在分析上海角色的同时,考虑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政治架构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影响;要充分考虑财政政策、养老金政策、教育体制等国家政策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影响;我国未来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也将对上海未来发展及上海的定位产生影响,上海未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应该与整个中国保持一致。
上海未来30年发展的目标应是致力于提升能力,这包括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氛围、知识和创新体系,营造其宜居宜业的环境,提升对全球性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上海应对和适应发展变化局势的能力;还要增强上海的国际影响力,未来的上海要建成世界级中心城市,应该成为国际人才集聚中心、世界财富的集散中心、全球信息的交互中心、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心等“新四个中心”。
在城市治理模式方面,上海应采取更加灵活的、倾听式的领导管理方式,强化领导层与市民、社区之间的互动,并形成良好的调整和意见反馈机制。
未来,上海还要形成符合全球化规律的开放格局,按照竞合的发展理念,增强与区域和内陆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层面的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在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融入世界,并参与国际新型城市体系的建设,发挥上海独特影响力。
在产业发展战略层面,上海要更加重视服务业内容和结构的转化,根据长三角的市场腹地以及上海所具备的高端人才
,选择独特服务业发展战略。该战略完全不同于香港的金融、转口贸易和消费服务的发展战略,也不同于印度的科技服务和消费服务的发展战略。此外,要形成具有上海特点的产业体系战略,在使经济做大做强的大背景下,明确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形成产业发展的构想。
上海未来发展中,经济和社会的互动将愈加紧密,既可能是相互促进,也可能是相互制约,这意味着上海未来发展战略不能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而应该是经济、社会的综合战略。上海在未来发展中,还要强化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生活品质的关系,使城市的经济发展切实带给市民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生活享受,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尤其要强化对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在有限的空间
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由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王丹执笔)
来源:《文汇报》2014年06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