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我院召开创新工程启动会议。院长王战主持会议,党委书记潘世伟、副院长黄仁伟分别讲话。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玉梅、副院长叶青、王振出席。首批创新团队负责人、各研究所所长、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王战强调,要重视创新形式和创新内容的紧密结合,不能仅满足于形式创新,要名副其实地实现内容突破和理论建树。在第二批创新型人才的申报中,不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向“绝学”或是在我院“缺门”的学科领域等有所贡献的人才倾斜。希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改善我院学科和人才的分布,切切实实做到见事见人。同时,要通过主流媒体加强宣传,推出一批典型人物和优秀团队案例。
潘世伟指出,首先,要把握创新工程的正确方向,明确目标。创新工程是我院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心,是推进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双轮驱动的抓手,要通过创新工程,实现我院管理、科研、人才队伍的总体推进。创新工程是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的延续与提升,是全面的创新;创新工程是我院发展新周期的重要载体。其次,要切实抓好创新工程的常态管理。要强化过程意识,实行“严进严出”;要抓好质量管理,防止质量效益递减现象;要抓好各阶段考核,形成年度检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制度;要实行退出机制;要抓成果,保证每个阶段都能涌现一批成果。再次,要充分发挥创新工程的带动作用,使我院相关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推动我院智库、学科、人才建设全面发展。
黄仁伟简要介绍了首批创新工程的申报过程,对《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型团队绩效任务协议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经费管理办法》等文件作了说明,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机遇新挑战,创新工程势在必行
这一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院创新工程的正式启动。创新工程建设的提出,始于一年多前,是院党政领导班子面对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竞争加剧、我院发展进入新阶段等各方面新情况,认真谋划发展蓝图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新启动及全面深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疑难课题,具有原创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有待不断完善、定型,需要论证建构,整个国家正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不能例外。放眼全市以至全国,各个社科研究机构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投入方面,高校系统相继实施了“211”、“985”、“协同创新”、“高校新型智库”等工程和项目,国家和上海的资金投入量持续剧增。我院发展条件虽然不断改善,但在投入、人才、体制等方面,与上述科研机构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投入方面,需要比较集中的大量投入。
为应对这些新机遇、新挑战,院党政领导班子经过充分调研、深思熟虑,在地方社科院中率先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并于2013年院务虚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这一决定。我院创新工程也得到了市委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2013年2月,韩正同志来我院调研时,明确表示支持我院实施创新工程。殷一璀同志召开专题协调会,要求全市各相关部门支持这项工作。杨振武同志决定对我院创新工程投入五千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多年积累准备,为创新工程实施奠定基础
近几年来,我院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启动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为实施创新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根据新的发展需求,大胆试点研究所体制机制创新。第二,按照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对处室职能部门机构进行调整,建立了以科研核心竞争力为内容的研究所考核机制。第三,广泛筹集 ,为创新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准备。第四,高水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激发了全院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热情。第五,不断创新合作平台,拓展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力。第六,组织调查,摸清家底,为创新工程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我院通过对院内外相关情况的充分调研,确定了创新工程的框架设计和运作机制,力求既吸收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又符合我院发展的客观实际。根据之前中国社科院、其他高校等机构推行的类似项目来看,其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学科前沿;回答国家发展亟需解答的理论和现实重大问题;组织精兵强将;高于一般的常规投入。我院创新工程的基本方案,既要充分考虑这些共同特点,又要能解决我院当前面临的学科团队传承发展、学科和智库双轮驱动很多方面尚不明确、各自功能未充分体现、学科建设效果还不明显、相当一部分研究所的研究室建制有名无实等问题。
在调研基础上,我院通过年度工作会议、研究所动员大会和讨论、相关处室征求意见等多种渠道广泛动员,集思广益,最终经院党委会的集体商议和决定,形成了实施创新工程的具体思路和方案。
公开择优竞争,保障优秀团队入选
今年年初,我院开始动员组织各研究所踊跃申报创新工程。各研究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尽最大努力把最精干的人员组织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调整了各所研究室的建制,找到了最有竞争力的组合,也清楚界定了智库和学科团队的功能边界和互补作用。历时一个多月的努力,共有60个团队申报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经过严格的资格初审,55个团队进入下一轮院外专家评审环节。这一环节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负责第三方评审,重点针对申报书中的团队结构和发展规划进行评估打分,共有48个团队进入第三个环节。经院创新工程学术委员会的无记名投票表决,40个创新团队脱颖而出,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终审和全院公示,最终这40个团队被确定为首批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团队,其中创新型智库团队18个,创新型学科团队22个。
首批确定的创新团队在人员构成上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团队成员年轻化。在这次申报中,我院一批资深学者发扬风格,特别是60岁以上的所领导不担任团队带头人,推出中青年科研人员担当首席专家。第二,尽量吸收一批院外专家,体现出协同创新的能力。
加强过程管理,确保创新工程出实效
首批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团队评审揭晓后,我院将进一步加强过程管理。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对我院创新工程的管理工作给予了具体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委宣传部部长办公会议同意我院设立创新工程,支持创新工程的智力报酬机制。市财政局同意对我院创新工程投入较大的资金,用软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创新工程的资金和团队,同时要求以绩效为导向, 向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倾斜。根据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的要求,我院加强了对创新工程的管理:1.实行全过程管理,所有创新团队都必须签署绩效任务协议书,确保团队五年规划的实施。2,加强团队内涵建设,尤其是必须明确完整的工作路径、进度、标志性成果等。3,对人员和经费管理按照上述新要求作适当微调。4,对创新团队进行年度成果检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对中期评估中明显无法完成预期任务的团队将实行退出机制,对终期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重奖。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指引下,我院希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涌现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专家和成果,决策咨询研究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学科建设更为厚实、更为系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我院作为理论研究重要阵地更加名副其实,真正将我院打造成综合型的创新型智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