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者一致认为,上海是中国较早实施精神文明发展战略的城市。包括职工读书活动、青少年课外德育实践、志愿者行为规范设计、文明城区评比制度、企事业单位社会责任担当等相关探索,都是从上海开始起步并在全国各地得到进一步推广的。因此,上海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进行理论总结有着深厚的社会性实践基础。而从2011年起,上海社会科学院每年10月发布《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
精神文明作为中国当代文明的精髓,首先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正如著名学者、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
精神文明作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也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管理创新活力的源泉。而徐汇区文明委提供的专题报告则显示:有过程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社会管理不能片面地预设“结果”,然后“逆向倒推”地来运作,而是要多一点“顺向而为”的探索。“志愿者”,是当代意义上的活雷锋,如今已经成为徐汇区社会自主管理中一支越来越可依靠的力量。这支队伍,按照其内在的规律,从自发到自觉,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如在徐汇区中心医院,志愿者队伍正越来越扩大,除了社会上招募的一些大学生之外,不少是病家痊愈后自愿定期回医院帮忙干点事,还有的是志愿者招来的志愿者,充分体现了一种自主的民间的责任认同。社会管理就是要顺着人的内心“慢慢地走”,无声的运作比“亮点”工程更重要。
精神文明已经被公认为城市公民的心灵财富,应该也完全能够弥补和引领不同群体之间的认知差异。对此,长期关注“农民工城市化”课题的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强调:城市人还是农村人?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农民工二代。与父辈相比,第二代农民工少了与农村的血脉联系以及对农村作为归宿的认同,多了对融入城市的渴求和能力。然而在这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生活,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与父辈相比,农民工“第二代”更明白民主和平等是什么,许多人都意识到,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既然环境如此,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冷漠,学校、家庭的约束鞭长莫及,心里上的不适、浓厚的团伙意识使一些农民工“第二代”选择不正当的手段甚至犯罪来满足自己对利益的渴求。一个城市,要和谐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和谐的城市大家庭的构建,需要建立在更多的外来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感这一基础上。朱雪芹还在本届上海精神文明论坛上,呼吁切实加强其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进全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富民国强的战略目标。她的呼吁,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
精神文明如同中国梦灿烂黎明中的北斗星,还是青少年课外德育实践的重要抓手。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不少专家、学者,本身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义务担任多个学校的课外德育辅导员。他们经常带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国情调研,并要求孩子们及时写下他们“心中的感动”。如上海高安路第一小学五年级的赵骋飞同学对地处郊区的金山亭林镇进行了考察。在考察报告中,赵骋飞这样描述他的心得——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实干中的基层政府,基层政府的规划往往还有很多数据和特定提法。其实,陈莽镇长说了那么多,我是不太明白的;回家后看他给我的资料,也很费劲。但是看着镇长信心满满意气风发的样子,我觉得他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我参观了政府厅,感到意外的是:这里非常破旧,楼道很狭窄,整栋楼都很小;比起亭林小学漂亮挺拔的教学楼,我觉得差距很大。我发现亭林镇非常注重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投入,我觉得镇上的领导是真心为老百姓服务的。
赵骋飞和他另两位同学的国情调研报告,被收录《2013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他们是该书最年轻的作者。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中国梦启迪少年梦”的有益尝试。与会者还就主流媒体的正能量引导作用、公共体育与公民素养之间的关联性、社区群众文化的凝聚力意义等精神文明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积极探讨。
来源:新华网201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