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能否为自身转型提供谋略?

作者:王泠一发布时间:2012-09-28点击率:3

9月27,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智库发展学术研讨会及智库研究成果发布会。会议就智库转型、智库贡献、西方智库对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十届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王荣华教授做主旨报告;湖南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教授、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研究员等知名决策咨询专家出席会议,并交流了彼此智库建设的经验。

王荣华教授还曾经担任过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多年来一直密切关注智库自身发展课题,并在各个重大场合都提倡党和政府要总是智库决策建议。因此,他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之中还获得了“王智库”的美称。目前,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王荣华认为应该更加重视研判西方智库关于未来的发展报告。在他看来,智库在西方世界具有“软权力”、“软影响”的传统功效;尤其是在大选前后会对国家定位、国际合作产生直接的政策影响,而智库知名人物直接被吸收进内阁也是经常性现象。因此,中国智库也有必要加强和西方同行的交流。

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智库的不少思维成果传入我国并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如“创意产业”、“知识经济”、“绿色文明”、“社区重塑”等学术概念,在我国很多领域已经形成发展的亮点。与此同时,中国智库也为世界贡献了“和平崛起”、“和而不同”、“中国模式”、“举国体制”等赋有时代特征的发展概念。预计,中外智库今后会在“第三次工业浪潮”、“20国峰会机制”、“全球贸易的增长与平衡”、“非传统冲突与国家安全”等全球性治理问题展开积极的合作。

会议提供的信息还表明: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政府采购能力下降、财团资助力度消减等负面因素的影响,西方智库产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老牌的知名智库不得不在“为自身的转型提供谋略”。如胡佛研究所近年来就积极谋求转型,开始强调智库的生命力在于其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大小则主要来自公众对智库成员及其研究成果的认可程度。所以,该机构开始将社会影响放在了学术影响之前,经常性地直接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力求全方位展示自己的风采;甚至破天荒地将一大部分经费用于媒体宣传,推广自己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对此,胡佛研究所现任所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雷西安很经典地总结道——“自我封闭在舒适的象牙塔之内乃是智库的职业风险。”而同时,胡佛研究所也在积极设计美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策略;并判断中国沿海制造业成本即将失去优势。

西方智库的转型,显然对中国智库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中国智库体系通常由社科院、党政机构研究部门和高校发展研究机构组成,近年还出现了少量但相当活跃的民间智库。中国智库在丰富科学发展观、解释国家政策、咨政育人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中国智库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现实挑战。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进入到微博时代,智库成果的传统发布方式就受到很大挑战;同时,出自不同利益面的社会思潮、机构意见也在影响着智库人员的独立思维。如2012年以来关于房地产调控、新能源开发、户籍制度改革、人口红利判断等重大社会性、发展性课题,都出现了大相径庭的学术观点和路径设计。

因此,如何在“中国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的共识下,进一步关注“改革动力”、“国家活力”、“顶层设计”、“社会管理”等国内发展事务并拿出令公众信服的建议和对策,是中国智库的基本责任。而在国际事务以及对外交流中,中国智库也必须积极谋求话语权,更主动地争取外部世界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国家利益的理解。同时,在资金来源、人才培养、成果发布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中国智库也必须实现赋有竞争力的转型。为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还推出了王荣华任总主编的智库研究丛书。该丛书由《智库产业》、《智库谋略》、《智库转型》等专著组成,旨在为全国各类智库及从业人员提供自身转型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