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
一、“虹口女儿节”的缘起
自2009年开始,虹口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藉此“古老而年轻”的节日,结合关爱女孩行动,在每年这个桃花烂漫的日子,开展主题活动。目前是社会各界已经公认:“虹口女儿节”系虹口区首创的关爱女孩活动品牌,四年来,在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街道的支持、配合和努力下,全区的关爱女孩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笔者在采访虹口区计生委主任孙敏时了解到,她老家在西安,在西安生活、读大学,并在当地的土地管理局工作过4年,后来到上海读了研究生,先后在虹口区规土局、房地局、区府办、四川北路街道工作过。在街道工作期间,分管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在这段生活经历中,有三大转变:生活重心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地到海派文化发源地的转变,关注点从关注环境到关注人文的转变,工作中心从精深文明创建到精神文明原创的转变,这也为孙敏在计生委的工作中首创“女儿节”活动奠定了基础。孙敏谈到,计生委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是关爱女孩,改变男女出生比率不平衡的状况及重男轻女思想,而对困难家庭女孩的帮助慰问只能解决一部分家庭问题和具体问题。要改变观念就要从文化入手,用文化特有的传播方式来做文化,把文化传统进一步发扬、传承,并且非灌输式地做活。
自从虹口区创办“虹口女儿节”以来,区人口计生委联合有关部门以互动、互补、互助、互进的方式,将关爱女孩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宣传男女平等的文明婚育观念,加强关爱女孩、女孩成才等宣传倡导,营造了有利于女孩生活发展的良好氛围。在2010年世博会前夕,第二届女儿节同时推出了“我心目中的好女孩”评比表彰活动,通过推荐与自荐,从311名候选人中最终确定了10名女孩获得“好女孩”优胜奖。她们中有充满爱心和孝敬长辈的、有助人为乐和奉献社区的、有自强不息和勇于拼搏的、有成绩优秀和活泼向上的,而评选标准比较生活化和人性化,强调巧手能干、阳光快乐、自强不息。通过表彰,号召全社会的女孩向好女孩学习,进而推动全区的关爱女孩活动持续深入,更好地服务世博、奉献社会,突出体现了培养好女孩就是塑造民族的未来理念。
陈贝妮(阳光女孩):“好女孩就是要以阳光自信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欢欣、挫折。很高兴我能获得这个奖项,这个荣誉告诉我‘只要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树立信心,我就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谢那些陪伴我一直走到现在的人们。我将为你们而努力,成为足以配得上你们期望的,更优秀的好女孩。”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会胆怯、会停滞不前,但只要有了阳光般的自信,就会有不竭的激情和活力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去带动身边所有人用热情的心去生活。
姜苗苗(奋发女孩):“我来自新上海人家庭。这个大都市接纳了我的爸爸妈妈,给了他们全新的生活和工作。这个大都市也培养了我,在这里我不仅认识了许多同龄伙伴,也获得了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这次我又获得了这个荣誉,这是大家对我的肯定,我倍感珍惜。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不辜负那么多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的师长和朋友们。”上海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上海的发展离不开来自各方的建设者。这些小孩子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所要付出的努力远比同龄的孩子要多出许多倍,我们更应给予他们同等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从物质上、精神上、心里上来关爱她们。
在嘉兴路街道,就成立了“兰言团支部爱心学校”。学校成立的初衷是为生活、学习条件并不理想的外来人员子女提供一个在学校以外的环境,能使他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来爱心学校的学生大都是女孩子,由于语言和地域的差别,孩子们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她们大多缺乏自信,性格内向,参与各类活动时总是安静地坐在一边,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志愿者们针对这一情况,了解到她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上的关心,还需要心理上的抚慰。爱心学校先后开展过多次增强青少年们互动和交流的课程,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和与人交流的能力,通过交际口语和上海话教学的课程又使她们能从语言上更亲近上海。
二、过渡到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虹口区计生委每一年都在探索如何将活动搞得更富有新意和特色。将“女儿节”活动由政府主导过渡到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2009年,第一届 “虹口女儿节”活动倡导全社会共同“关爱女孩成长,关注世博举办”。女孩们身着传统服装,展示了汉代女子的着装、相关风俗以及女子礼节,彷如时空倒流、回到汉朝。主办方在和平公园里精心设置了各种活动区域:在“物物交换”区,女孩们用闲置的小玩意换到喜欢的东西;在“社团展示”区,女孩们向巧手MM学到编织的技巧;在趣味竞答活动区,女孩们不仅长了知识拿了奖品,还跟着环保社团用“废品”做工艺品;现场的“花季园艺师”和美容顾问,为参加活动的女孩解答健康问题,指导妆容。而“我家花儿初长成”女孩成人仪式,为10名16岁女孩举行了隆重而古典的成人礼——“笈礼”,将现场的气氛进一步推向了高潮。接受成人仪式和在场的女孩簇拥在心愿树周围,放飞心愿、寄语世博,号召女孩们关注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做文明可爱的上海人。虹口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宋妍及市人口计生委领导,出席活动并向品学兼优的受助女孩代表赠送了“爱心大礼包”。
2010年,恰逢世博盛会即将拉开帷幕,因此,以“青春女孩汇虹口,芬芳花朵映世博”为主题的第二届“虹口女儿节”特别推出了“我心目中的好女孩”评选活动,获得了数以万计的小朋友和成年人的积极参与。经过多轮评选和公开投票,选出十佳“好女孩”。在节庆表彰会上,好女孩们一一走上舞台展示风采,谈出自己的获奖感言、表达感谢并行礼。女孩们的亲人、同学、老师还有社区的叔叔阿姨们也来到了现场,与女孩们进行了互动,送上赞美和祝福、说出勉励与期待。市人口计生委主任谢玲丽、区人大主任赵元清出席活动,为十佳女孩颁奖并向辖区16位贫困女孩赠送了学习用品和独生子女保险。
2011年,第三届“虹口女儿节”以“四海情缘结虹口,春风化雨女儿红”为主题,重点关爱流动人口家庭女孩。区人民政府发出了致全区新上海人家庭一封信,向全区女孩们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向关爱女孩、奉献爱心的朋友们表示了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宋妍作为长辈,寄语流动人口家庭女孩。区人口计生委、团区委、教育局、司法局、卫生局、妇联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及今后对关爱女孩行动的打算。社区、学校、企业、志愿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以小品、情景剧、讲故事、现场采访等形式,充分表现出社会各界关怀、关爱流动人口女孩成长的典型事例。区人口计生委为了更好地了解女孩心声,帮助女孩成长,特研制了适应女孩心理、生理咨询的网上咨询系统,市人口计生委领导和区领导参加了开通“玫瑰心语”网上咨询网,为8名贫困流动人口家庭女孩赠送了学习用品和独生子女保险,并与流动人口家庭女孩合影留念。会场外,来自“汉未央”社团的女孩们身着传统服装,展示了汉代女子的着装、相关风俗以及女子礼节。有手绘DIY、茶艺、纸艺表演;有“玫瑰物语”、“玫瑰心情”、健康知识问答、心理健康知识小游戏、传统游戏——跳格子、彩虹电视台录制新闻等互动节目;有专家现场解答与辅导有关青春生理、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2012年,第四届“虹口女儿节”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虹口区商务委员会、虹口区人口计生委、上海能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青团虹口区委、汉未央社团共同举办“爱在四川北路2012年东方女儿节暨第四届虹口女儿节”活动。整场活动以情景剧《百年老街的青春活力——女性视野下的四川北路变迁》为主线,以中国女性文化的独特视角,为“虹口风尚”打造新的标签,展现了文化虹口、时尚虹口、魅力虹口的风采;通过汉服秀祈福礼、女孩代表给10年后的自己写信并投递到甜爱路的爱心邮筒等环节,展现了虹口女孩的纯真与美好、梦想与责任,号召全社会关注、关爱女孩成长。
为进一步传承和宣扬“女儿节”这一传统节日,通过挖掘典型,学习典型,引领和鼓励更多的女孩加入到好女儿的队伍中来,2012年3月21日下午,江湾镇街道和凉城第四小学联合举办了“关爱女孩,共创和谐”暨“三月三”女儿节庆祝活动。本场活动通过校园电视台向全校学生进行了现场直播。前期,学校按照“爱健康、有爱心、懂感恩、能自强”等标准进行了“阳光女孩”的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的15位“阳光女孩”当天进行了现场展示,她们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她们以自己热爱学习、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爱护伙伴、热心公益的实际行动和活泼可爱、善解人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得到了
三、第四届“虹口女儿节”的三大特征
1、市区合作、政企社群联手,创新活动形式。政府、企业、基金会、群团组织、社团组织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各类
,形成强大的弘扬文化、关爱女孩的社会合力。
2、文、商、旅结合,文化意义、社会意义与经济意义相得益彰。
文化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当代核心价值,宣传女孩自尊自爱自立的精神,树立女孩求真求善求美的观念,促进新时代文明风尚的形成。
社会意义:据第六次人口数据普查,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有持续升高的迹象,上海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6.2,比“五普”上升了0.5个百分点。201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因此,举办“虹口女儿节”就是通过文化渗透,大力宣传倡导,改变落后观念,对传承文化、深化“关爱女孩行动”、拚弃重男轻女思想、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营造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对虹口新崛起创造均衡和谐的人口环境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经济意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届女儿节以“爱在四川北路”为主题,旨在宣传四川北路骄人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彰显四川北路特有的女性般的秀美姿韵,体现四川北路历久弥新的青春活力。祝福四川北路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时尚高地。
3、立体活动、下沉社区,成为市民真正的节日。本届“虹口女儿节”除三月三当日系列活动外,还下沉到社区,开展家门口的节庆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地营造全社会关爱女孩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层面,近半个月来,以关心关爱女孩健康成长、促进社区文明和谐为主题,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主要有“阳光女孩评选”、“我爱我家”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活动创意征集、读书征文、女孩才艺展示及换物义卖等。据统计,有1600余女孩、以及数百家庭和志愿者直接参与了社区女儿节活动,广大群众乐于了解传统的三月三女儿节,更喜爱过现代女儿节。当日活动现场市区领导为“第四届虹口女儿节”优秀社区活动颁奖,并为社区女孩代表赠送了爱的大礼包。
据悉,虹口区计生委将与市文联合作举办2013年女儿节,将这一活动扩展到市级层面。
四、为何还要提倡“关爱女孩”?
“女儿节”活动源自于“关爱女孩”的主题,主要目标是改变男女出生比率不平衡的状况及重男轻女思想。上个世纪70年代,以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为标志的计划生育国策刚刚出台。那时,上海的多子家庭非常普遍,但以双职工家庭的工资性收入来满足全部子女接受完整的教育,几乎是一种奢望。于是,一般家庭的决策往往是——“老大挑大梁”,先承担补充家庭收入的责任;如果“老大”是姐姐,则先出嫁;男孩居中或是老幺,最大的关爱就是举全家之力供其读高中乃至大学;家庭中的其她女孩,技校、卫校和中专往往是不错的选择。因此,现在上海高中的“四大名校”和享有声誉的示范性高中(以前的市重点中学),往往男生在数量上就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上个世纪后期男孩在学业上的“全面”优势,固然有家庭全力支持和自身努力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则是以女孩不参加全面竞争为前提的。
女孩不能充分地参加全面竞争,是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的一个教育特征,却不是社会公平、进步的反映。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到今天,城市居民独子家庭已经基本普遍,基础教育阶段出现了“男女一个样”、“一个不能少”的新格局,这是历史性的社会进步。而在这一社会进步潮流中,科学家们原先关于“男女在智力和意志力方面没有差别”的论断得到了证明;其表现在学业上,就是优秀女孩的大面积出现,并成为城市未来发展活力的宝贵萌芽。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提倡“关爱女孩”呢?因为城乡融合出现了新因素。最近的“六普”数据显示,本世纪第一个10年上海增加近900万人口,超过80%是外来务工人员;其家庭组合往往不是独子格局,而在其收入增长有限的条件下,首先选择的就是牺牲女孩接受充分教育权利的老路。同时,一项来自虹口区计生委的调研也显示——合理的性别比平衡也是城市外来人口群体必须正视的挑战。因此,“关爱女孩”的道路依然还很漫长,并且需要匹配更多政策性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