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李湛:完善企业创新生态链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增值

日期:2025/09/16|点击:1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新时代新征程,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本质是让科技创新对接产业需求,以产业升级反哺科技创新,最终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增值”的价值跃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创新生态链建设至关重要。

企业既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又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能够最直接地响应市场需求,灵敏地把握科技创新的社会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主体。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只有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配置和服务保障,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才能形成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处于大动荡、大转折、大变革时代,“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出现,国际经贸冲突、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国内外经济发展承压加重,国际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更加复杂。在这样的形势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难免会受到影响。如何看待这种影响?如何应对新形势?企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建设创新生态链?围绕上述问题,这里跟大家作个交流。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健康平稳的增长。但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跌幅,从2023年初到20256月基本上是在0上下波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2023年初到20257月基本上在50上下浮动。这表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过去讲经济下行的三重压力,分别是需求萎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现在的经济下行还是面临三重压力,但变成了预期较差、传统消费趋于饱和使需求在低位徘徊,还有就是供给过剩。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处在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之中。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怎么办?答案就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中国制造业的产值总量已占到全球的35%,是世界第2名至第10名的总和。制造业的大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结果,是科技创新所带来的。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应对新形势的正确对策,是实现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从引进、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不平凡的现代创新之路,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现代创新之路可以分为5个阶段:1978年至1985年为创新历程的起步阶段,主要是成套技术引进与模仿;1986年至1996年为技术引进的深化阶段,主要是市场换技术与模仿创新;1997年至2005年为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过渡阶段,主要是集成创新与二次创新;2006年至2011年为自主创新启程阶段,主要是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的并举;2012年至今为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主要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系统集成推动全面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进一步释放了科技创新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和动力。创新在各领域发挥根本动力作用,引领科技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

2013年,中国研发人员数量首次超过美国,之后连续位居世界第一位。202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到36130亿元,为世界第二;投入强度增至2.68%,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第12位,超过欧盟国家2.11%的平均水平。2024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04.5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475.6万件,位列全球第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连年上升,2022年已位居全球第11位。

在顶层设计角度上,我们可以看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一条鲜明主线: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为了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包括科技新优势、教育新优势、产业新优势、乡村振兴新优势、医疗卫生新优势、科技创业新优势、创新型企业发展优势、巨大内需市场优势、协同创新优势、军民融合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等。为此,有必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是具有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高新科技的生产手段、高效的生产能力、高质量的先进生产成果,培育聚集新时代优秀劳动人才的新性质、新质量的生产力。

如何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点比较重要:一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着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塑造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塑造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

形成大生态、中生态和小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要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生态链。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打造什么样的企业创新生态链?我认为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出发,形成企业创新的大生态、中生态和小生态。

一是依靠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这是创新的大生态。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不对科技创新直接施加作用的。我们依靠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大生态,包括制定推动科技创新的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的力度,建立完善“科技—产业—金融”和“教育—科技—人才”两个三重螺旋一体发展,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创新的机制、组织模式和实施路径。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的协同创新机制,是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指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需求和战略使命为导向,以重大任务为载体和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形成“核心力量—主导力量—参与力量”共同发力的科技攻关机制。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驱动机制和五个协同机制:三个驱动机制,即重大使命和重大目标任务驱动机制、科技创新策源驱动机制、科技进步与科技革命驱动机制;五个协同机制,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研发协同机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机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区域创新的协同机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协同机制。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攻关的组织模式,应当包含具有地方特点的新型举国体制、具有地方特点的揭榜挂帅模式、区域创新集群的组织模式、科创载体集聚创新发源地模式、“政产学研中用金”合作模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创业”线性一体化模式、“战略科技力量—产业—政府”三重螺旋模式、创新微生态系统模式、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模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导协同攻关的实施路径,应当探索培育战略科学家与战略企业家,建立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旋转门”路径;建设具有科技创业特区属性、强化技术转移服务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设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的考核指标体系;探索创新联合体的横向协同和纵向联通机制等。

二是深入有效开展产学研合作,这是创新的中生态。

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校院所是创新源泉,平台是创新支撑,中介机构是催化媒介。通过“草皮—灌木—乔木”构成“热带雨林”式企业群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

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一般有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合作研究、合同研究、合办技术研发中心等)、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创业、产学研多方合作创办企业、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人才交流等。

企业主动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多种方式。可联合高校院所高起点自主创新,开展合资并购,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从“次核心技术”向核心技术研发转型,也可成立校企联盟,参加集群创新,开展全球配置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跨界创新。

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比如,上海商飞就专门建立有形的“创新谷”,推出以“揭榜挂帅”“赛马”“办事不出谷”为主的创新机制,形成以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联合体为主的创新体系,以人才生态、融合生态、区域生态构成创新生态。这些都与高校院所进行了紧密合作。

在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生态上,我们通过开展调研和合作实务发现,最主要的困难还是在于高校、院所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脱节。有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的高校院所找不到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而有技术需求的企业又找不到能解决具体问题的高校院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大胆一点,把企业和高校院所的数据信息更多地提供给双方共享。这就需要形成相对固定的机制,而不是仅仅开几次对接会、办几个技术交易所。

三是打造孵化器式的企业科技创新孵化生态,这是创新的小生态。

孵化器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生态,理应成为一种科技创新创业特区,助力打造健全的创新生态链。即使不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入孵企业,也可建立孵化器模式的技术创新孵化服务和管理,尤其是达到规模以上的企业。要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孵化器式的成本控制、企业项目孵化、综合服务、产业培育、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六个功能,使企业科技创新生态具备孵化器式的制度成本控制器、科技企业生长谷、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聚集大平台、综合服务集成商、新兴产业发展极、创新创业策源地、人才培养大学校。

同时,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空间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科技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资本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政策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专家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社会网络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使企业不断产生科技创新成果,形成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目前在探索的“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一体两翼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地把企业科技创新与高校院所力量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优化的企业科技创新生态链。

总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力量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孵化器式孵化技术创新的企业创新生态链。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培育高水平创新载体,一定能够塑造更多发展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源:解放日报日期:2025-09-16

作者:李湛,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上海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创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客座教授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