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中国第一个5万亿元GDP城市诞生。2025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一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随后发布的2024年经济成绩单显示,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3926.71亿元,同比增长5.0%。
5万亿元是什么概念?从世界看,5万亿元超过比利时、瑞典等国家的GDP。从全国看,仅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9个省份GDP超过5万亿元。从自身看,上海一路走来,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2006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达到2万亿元,2017年超过3万亿元,2021年突破4万亿元,2024年突破5万亿元,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
上海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月16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顾军在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可以用4个关键词概括,分别是“好”“升”“快”“进”。“好”就是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升”就是城市核心功能巩固提升。“快”就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加快。“进”就是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上海的经济增长目标同样设定在5%。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组织专家分析上海经济的底色、成色、亮色,以及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2024年,上海立足国家战略使命,以新质生产力培育为引擎,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突破方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聚焦高端化:构筑产业升级核心优势
上海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着力构建“重点产业转型、新兴产业突破、未来产业布局”的梯次发展格局。2024年,在“两新”“两重”等政策作用下,上海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0.5%。其中,金属制品业由降转增,增长3.2%,体现了重点行业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心。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72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工业产值46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发挥了强劲的经济引领效应。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产值增长高达20.8%。上海出台了低空经济、新型储能、超高清、核电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产业支持政策,并在计算生物学、基因治疗、区块链等基础研究热门领域发布了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了28个未来产业试验场,为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智能化:打造数字转型战略底座
2023年,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在沪揭牌,为智能化转型提供普惠算力支持。截至2024年底,上海已在国家网信办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居全国第二。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建成,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为智能化发展筑牢底座。以“工赋上海”三年行动为牵引,上海8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工厂评估,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19家、标杆智能工厂3家,形成了“数字底座+场景应用”的转型示范。
深化绿色化: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绿色服务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上海年度新增绿色低碳服务机构48家、扩项机构25家。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再制造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业务及保税维修、检测认证等模式创新探索不断深入。绿色工厂建设持续提速,2024年上海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4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3家、绿色园区8个。新增市级绿色工厂113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0家。
推进融合化:构建产业协同创新生态
2024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先进制造业数实融合发展、“卡脖子”技术攻坚等提供强大助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首批重点培育的67家平台在联盟链建设、平台大模型应用、中小制造企业产能整合、国际国内供需网络对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海智在线构建全球工业中间品智能定制平台,成功实现了105个国家28万采购商的复杂零部件需求与中国70万家制造企业的产能高效对接。
强化制度创新:构建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
上海坚持以制度型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起“政策供给—要素配置—生态培育”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能。高端化发展上,创新产业政策工具箱,优化要素配置。发布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母基金,重点投向三大先导和未来产业领域。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的原则运行,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发挥产业培育、并购整合、补链强链功能。智能化发展上,构建“N+1”政策体系,以《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为统领,配套上海市智算中心建设导则等专项政策,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绿色化发展上,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7年)的通知》,率先建立“双化”协同体制机制,实现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的双向良性互动。融合化发展上,研究制定《关于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的若干措施》,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助力。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03月05日
作者:王佳希,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欣晨,应用经济所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