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高地】王群韬:豫园灯会:数字科技与文化创意的深度融合

日期:2025/02/17|点击:1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加快推进我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各种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新型文化业态、新型文旅空间不断涌现,对于探索完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充分赋能我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上海豫园灯会堪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近年来,依托传统灯彩非遗、元宵节庆民俗等传统文化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融合现代科技与时尚审美等创新元素,上海豫园打造了“山海奇豫记”系列文旅品牌,使豫园灯会成为沪上新春元宵佳节期间最具“年味”的都市文旅地标。2025年1月1日至2月12日,上海豫园蛇年新春灯会——“山海奇豫记·丛林篇”精彩呈现,以“万物美好,众生奇妙”为主题,以上古典籍《山海经》中的丛林奇景为蓝本,借助现代电子灯彩、AR实景直播、VR沉浸式体验等数字科技,实现了线下场景与虚拟奇境的交融重构。

从豫园中心广场气势恢宏的“金蛇献瑞”生肖主灯组,到九曲桥区域点缀的应龙、乘黄、鹿蜀等《山海经》上古瑞兽灯组,再到凝晖路营造的“庄周梦蝶”奇幻美学灯组,以及女娲伏羲、夸父追日等神话元素的门头灯组和丛林生物景观氛围灯组,各种绚丽多彩的华灯交相呼应。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非遗民俗艺术与东方生活美学的内在交织,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与生动呈现,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极富魅力的文旅盛宴。据统计,今年为期43天的豫园灯会共吸引400余万市民游园赏灯,带动相关商圈板块营收额超6亿元,实现了社会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充分展现了上海文化品牌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自信。

豫园灯会的深厚历史积淀

豫园灯会,又称“城隍庙灯会”、“邑庙灯市”,是上海老城厢地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节庆民俗。早在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已有举行灯会欢庆元宵佳节的民俗活动,至唐宋时期趋于兴盛。明代以后,上海地区的元宵灯会已十分普遍,尤以城隍庙、豫园一带为盛。据相关史料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上海城隍庙、豫园(邑庙西园)为核心区域,形成了元宵节“走九曲、赏花灯”的传统灯会习俗,会期从正月十三“上灯日”开始,先后包括“出灯”、“聚灯”、“行街”、“迎灯”、“赛灯”等环节,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日“落灯”。灯会期间,吸引大量市民前来观灯游赏,以及参与“走三桥”(小东门益庆桥、天官牌坊长生桥、邑庙东如意桥)、祈愿“益庆、长生、如意”等民俗活动。后来,受到社会局势动荡的影响,豫园地区的元宵灯会习俗曾一度中断。

1980年,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得以重新恢复,并正式更名为“豫园灯会”。1995年举办了第一届“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此后每年新春元宵期间都会以当年的生肖为主题元素或核心灯组举办大型灯会。2011年,豫园灯会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使这项拥有百年历史的民俗传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充分传承和创新发展。

数字科技助力灯会景观绚丽呈现

近年来,豫园灯会积极运用数字科技助力景观呈现效果。一方面,顺应传统灯彩制作技艺与时俱进的历史趋势,着力推动实体灯彩材料和制作工艺不断更新,持续完善了以玻璃纤维为骨架、复合材料编织灯体塑形技术。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现代电子灯彩、裸眼3D技术、线上VR空间体验、AR实景(外立面)渲染及动态灯组效果营造等数字技术,为灯会景观的呈现形态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活力。2020年引进最新的3Dmapping(裸眼立体动画投影)技术,实现了传统静态灯组的“活化”展现。2021年豫园灯会首次尝试线上线下一体化“焕彩游园”模式,获得了广泛好评。2023年以来,豫园灯会正式推出“山海奇豫记”主题品牌。

同时,在体验模式上,豫园灯会还充分结合现代科技和审美理念,以符合当代的感知习惯,着力打造建筑空间、灯彩光影、文艺表演、互动体验等多要素结合的“沉浸式国风体验”模式。2023年豫园灯会九曲桥灯组开始对《山海经》中的众多神话人物、瑞兽奇珍等形象进行“活化呈现”,带给观赏者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效果。豫园灯会通过运用数字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模式,充分契合了当代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与审美认知特点,构建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元素深度融合的都市节庆景观,从而有效拓展了传统元宵灯会在现代都市环境中的受众群体,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赏体验,尤其是90后、00后年轻人群的关注和参与。

文化创意提升灯会主题内涵

如果说数字科技的运用促成了豫园灯会景观形态的优化,那么文化创意理念的支撑则是使这一传统民俗提升内涵、焕发生机的关键一环。2023年以来,豫园灯会以《山海经》神话内容为核心文化创意,在灯会主题上不断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例如,2023年兔年灯会以“玉兔飞天,鲲鹏万里”的理念,创造性地将玉兔生肖形象与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相结合,生动展现出盛世中华、高歌奋进的精神气质,同时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鲲化为鹏、扶摇直上”的文化意象,通过对“鲲鹏之志”的具象表达,寄托了追求梦想的坚定意志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九曲桥灯组主题设计上,以中华上古神话《山海经》为蓝本,选取应龙、白鹿、当康、薲草等多种瑞兽仙草,展现出华夏先民奇幻瑰丽的想象力与穿越历史的文化图腾。再如,2025年蛇年灯会继续深入挖掘《山海经》思想文化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以四大穿越之门、五大主题场景为主线,创造性地重构了“女娲伏羲,兴旺之门”、“夸父追日,勇气之门”等上古神话奇境,引导市民进入山海世界沉浸式游历体验、重温中华创世神话的民族记忆。此外,“庄周梦蝶”灯组的设计创意则来自《庄子•齐物论》中的哲学思想观念。

总体来看,上海豫园灯会通过集聚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理念的巨大优势,使得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传统灯会民俗与非遗文化焕发出夺目光彩的时代生机,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说,正是通过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并持续发挥其创新活力与赋能动力,豫园灯会才能成功转型为适应当代都市环境的文旅空间,从而在现代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充分彰显灯会民俗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点亮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璀璨华灯。

 

来源:上观新闻2025-02-13

作者:王群韬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