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提升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等平台能级”。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起点,2024年6月,普陀率先发出倡议,推动沿沪宁沿线地区协同创新启航。同时,成立了新能源、新材料、司法鉴定、机器人、地理信息测绘五大产业“链式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化合作、相互赋能。接下来,普陀将联动沿线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镇江、泰州“七市”,共同推进创新策源、联合攻关、成果转化、人才交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看来,在长三角区域范围,乃至全国范围,“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最有可能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带的。
他建议,由上海市发改委及其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沿沪宁产业创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行动方案的编制,进一步强化区域共识、强化统筹推进、强化机制建设;以行动方案的实施,凝聚区域合力、营造社会声势、扩大国际影响。组织相关城市发改委专家、智库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深入研究“十五五”时期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形成中长期的战略定位,形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清单和推进机制安排。依托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有效机制。
围绕深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七市一区”协同创新,市人大代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轮值总裁王爱国建议,进一步加强联动策划,以高质量合作项目凝聚共识、打开合作空间,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上海是各类科技、产业创新平台集聚地,平台技术水平高、服务能级高,在平台的运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性,代表国内领先水平,更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去年,我们在上海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长三角锂离子电池国际能力验证竞赛、机器人检验检测技能大赛等活动,服务平台、服务机构参与度很高,交流提高成效显著。”王爱国建议,发动上海相关平台组织长三角同类平台间开展项目合作、对标、竞赛,带动平台在助推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初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具备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基础和条件。
以建立区域统一的工业碳管理平台为例,2024年上海市、江苏等都陆续建立了省内的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企业碳足迹填报、核算、认证、采信等服务。王爱国建议,加强区域协作和开放合作,联合推动产业新能源转型项目、工业碳管理平台等平台项目,通过“一盘棋”谋划布局长三角区域碳管理工作,做到标准统一、数据互通、半岛电竞官方网站首页下载安卓 互补,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全产业链条的低碳服务生态圈。
市人大代表、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许春辉,同样关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发展。曹杨新村街道作为沪宁产业创新带的节点,依托武宁路这一交通要冲,成功吸引了众多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其魅力不仅在于地理位置,更在于街道在吸引和服务企业方面的创新举措。
2024年9月,位于曹杨新村街道的普陀区“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亮相启用。入驻“创新里”科创产业空间的初创企业覆盖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新材料、光刻胶等产业领域。街道与相关部门合作,设立创新里党支部和楼委会,通过“楼事楼议、首问接待、一楼通办、楼社联动”4项工作机制为楼宇的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实现诉求“一口式”受理,问题“一站式”解决。
许春辉表示,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曹杨将持续搭建平台,推动辖区科创主体协同发展。
来源:上观新闻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