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其政策调整往往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连锁反应。当前,为实现美国特定经济目标和金融战略,通过引发短期全球降息潮、引导中长期加息预期,并在局部战争、股市飙涨、黄金储备、比特币交易、投资提速、汇款管制等方面多维度精心布局,美联储在掌控相关国际市场发展主导权的同时,按照自身计划不断“加码”控制着全球资金流向。处于高水平开放进程中的中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严防“亦步亦趋”地落入美联储的“阳谋”陷阱。
1 全球主要国家央行议息情况盘点
每次美联储加息与降息都会掀起国际市场的惊涛骇浪。从几次加息周期来看,随着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新兴市场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国际大事件不断涌现。
美联储从1988年3月开始逐渐提高基准利率,到1989年5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9.75%,导致日本房地产、股市崩盘,银行业遭遇重创,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三十年”,拉美国家则出现大量债务违约,最终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从1994年2月开始6次加息且力度逐渐加大,到1995年2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6.00%,导致两年以后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从1999年6月开始逐步加息,到2000年5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6.50%,导致纳斯达克指数在短短六天内蒸发近900点,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从2004年6月开始连续17次分别加息25个基点,到2006年6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25%,引发了2008年次贷危机,全美房市量价齐跌,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到2024年8月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5.50%,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受阻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从几次降息周期来看,为了不让资金流出美国,混乱的局势总是“恰如其分”地在世界相关地域呈现。从1990年7月到1992年9月,联邦基金利率从8.00%降至3.00%,苏联解体并爆发了海湾战争,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增加;从1995年7月到1998年11月,联邦基金利率从6.00%降至4.75%,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亚洲,国际投资者对亚洲经济信心进一步减弱;从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从6.50%降至1.00%,先后爆发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及国际形势等因素对全球资金流量流向的影响更为直接与复杂;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联邦基金利率从5.25%降至2.00%,中东地区冲突持续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局势产生重要影响;从2019年7月至2020年3月,联邦基金利率从2.50%降至0.25%,印巴冲突、也门内战以及越南、印度、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际冲突事件不断演化加剧,英国“脱欧”事件也对欧洲和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开启了新的降息周期,目前联邦基金利率已降至4.25%—4.50%。在去年2月首次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但在随后的9月、11月、12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分别进行了降息操作并将基准利率下调了100个基点,其中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11月7日降息25个基点,12月19日降息25个基点。其间,俄乌、以巴及中东等冲突持续升级;美国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呈现显著上涨趋势;现货黄金价格突破260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且被多国央行加大储备;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枚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且交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4年9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连续第五个月上升,并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2024年12月16日,孙正义计划对美国投资1000亿美元并承诺未来四年内创造10万个专注于AI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工作岗位;美国计划对非法移民的汇款行为施行50%的高额征税政策。以上国际冲突事件或相关政策措施显然有助于缓解和遏制美国资金外流压力,将对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世界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国家央行往往跟随美联储加息或降息。截至去年12月15日,在国际清算银行跟踪的38家主要国家央行中,大部分已转向实施货币宽松政策,共有29家央行不同幅度降息,其中,欧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新西兰央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等累计降息超过了100个基点。从欧洲各国央行来看,去年12月12日,欧洲央行决定将三大关键利率分别下调25个基点;12月19日,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瑞典央行降息25个基点,挪威央行维持利率在4.5%并暗示在今年3月首次降息。从亚洲各国央行来看,2023年6月开始,中国央行通过多次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逆回购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降低了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去年12月19日,菲律宾央行降息25个基点;12月20日,巴基斯坦央行降息200个基点。从北美洲各国央行来看,去年12月11日,加拿大央行将基准利率即隔夜拆借利率再次大幅下调50个基点降至3.25%;墨西哥央行近年来多次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提振市场情绪。从拉美各国来看,去年12月17日,智利降息25个基点;12月19日,墨西哥降息25个基点;12月21日,哥伦比亚央行将贷款利率从9.75%下调至9.50%。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国家在美联储降息后选择跟随降息,体现了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和互动性,然而也有一些国家选择了维持利率不变或加息,主要是受到国内经济形势、通胀情况、汇率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日本央行仍在探讨何时进一步加息,尚未明确降息计划;维持利率高位不变成为2024年澳大利亚央行的延续性政策。
2 市场对主要国家利率走势预期
实现“美国再次伟大”一定意味着其经济金融走强,美联储时刻准备着加息。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
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核心就在于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同时,金融市场的稳定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一个健康的金融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吸引更多的跨境资金流入。
因此,特朗普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将倾向于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保持较低的利率环境以鼓励投资和消费。然而,当经济增长带来通胀压力增大时,政府也会支持美联储加息以控制通胀。虽然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一定的政治压力,曾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的决策并呼吁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种政治压力并不能完全左右美联储作为独立机构的决策。
从美联储加息与经济金融走强的关系分析,美联储加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控制通胀,当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压力增大时,美联储会通过加息来抑制过度消费和投资,从而减缓通胀速度。保持物价稳定是美联储的首要职责之一,也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美联储加息通常还会提升美元吸引力,加息意味着美元资产的回报率提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美国,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具体而言,美联储在2024年12月19日降息发布会上表示,“将仔细评估最新数据、不断变化的前景以及风险的平衡”,不仅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决策者已将2025年降息预期次数由4次调减为了2次,鲍威尔也明确透露,“部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成员已开始对特朗普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
市场存在着对美联储中长期特别是2025年加息的预测。与9月份《金融时报》携手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共同进行的调查相比,2024年12月11日至13日,参与调查的经济学家们显著上调了对2025年联邦基金利率加息的预期,转变主要源自对特朗普政府政策可能加剧通胀风险的深切担忧,绝大多数受访者预计至2025年底该利率将维持在3.5%或更高水平。去年12月15日,高盛发布研报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暗示未来将放慢降息的步伐,并在今年1月“跳过”降息,原因在于失业率有望低于美联储对2024年的预测,同时通胀率仍高于目标水平。去年12月17日,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2025年3月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40.3%,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49.4%,均有一半以上的概率认为美联储可能加息。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2024年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升了2.7%,环比上升0.3%;核心CPI同比上涨了3.3%,环比上升0.3%,已连续3个月维持相对高位,意味着美国通胀挑战犹在,经济增长需要加息调控的迹象逐渐显现。同时,美元暴涨、美债收益率大幅攀升,全球股市波动加剧等一系列资本市场走势变化,也暗示着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在2025年迎来转折。
市场对2025年及以后主要国家利率走势预期存在着分歧与不确定性。多数市场交易员认为,2030年美国利率将稳定在4%左右,远高于政策制定者的2.6%长期预期值,欧元区利率则预计维持在2.5%左右,超过欧盟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的利率水平,反映了市场对世界经济未来走势和通胀压力的担忧。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利率走势,需要密切关注各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与央行政策走向,以及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对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的影响。
3 中国货币政策应对建议
面对美联储此轮降息周期,中国需要进一步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强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战术与战略、短期与长期、被动与主动上作出符合自身发展利益的抉择。
在战术与战略选择上,要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应对战术,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美联储降息或加息的影响,果断跟随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同时密切监测分析国际资本流动情况,防止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冲击;要坚守金融强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顺应货币政策周期变化,拓展多元化发展新领域以不断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特征,切实提升中国金融业整体竞争力,同时通过加强多维度的国际合作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与方式,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真正实现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前瞻性操作目标。
在短期与长期规划上,要千方百计做好维持汇率稳定的即期应对工作,适时创新外汇市场操作、汇率预期管理等具体措施,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要注重针对性地创新多样化汇率市场风险管理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外汇监管,防范系统性跨境金融风险爆发。要通过利率调节促成并增加我国持有的长期高质量资产比重,减少远期高风险资产敞口,提升金融体系稳定性和发展韧性,在货币政策调整中优先考虑降低融资成本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强中国经济内生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动力。
在被动与主动应对上,要严格按照国际最高经贸规则,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效率和安全性,不断完善有效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金融基础设施,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同时与友好国家共同应对美联储降息或加息周期引发的全球性挑战。要主动运用好货币政策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调整,站在全球视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对境外资本与外部环境的过度依赖,同时进一步提升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审慎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防范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确保不主动与国际脱轨且不主动与世界冲突。
面对美联储以掌控国际市场主导权为矛、左右全球资金流向为盾的“阳谋”,世界与中国绝不能退缩,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与智慧,诠释重塑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渴望与追求。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要为全球资本流动提供新动力,也要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在这场崭新的博弈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挑战,更看到了机遇,不仅感受到了压力,更激发了创新的潜能。可以预见的是,打破旧有桎梏开创一个全球经济金融新纪元,市场的跨境力量将更加公正地服务于全人类,资金的跨境流动将促进全球更加繁荣而非加剧分化,美联储的“阳谋”终将在全球央行合作的光芒下黯然失色。
来源:国际金融,2025-01-13
作者:李湛,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啸,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