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黄仁伟等: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日期:2024/11/04|点击:99

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在浙江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工作在对外开放和交流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如何进一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向世界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期我们邀请3位嘉宾进行探讨。

文化软实力是更持久的竞争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请您谈谈,总书记为何重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应如何认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杨建新:习近平同志对于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他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觉,既是发乎内心的,更是建立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科学认识之上的。

在浙江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工作在对外开放和交流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习近平同志大力推动浙江文化走出去。在这方面,他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比如,2004年,他率浙江省代表团出访法国,同法国阿尔卑斯滨海省签订文化、经贸合作交流协议。次年10月,根据协议,省文化厅组织到法国举办“感受浙江——法国·中国浙江文化周”活动。开幕前一天,习近平同志专门发来贺电。活动结束后,又在活动总结报告上批示肯定。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我们将这个对外交流项目保留了下来,并改名为“浙江文化节”,持续加以推进。“浙江文化节”也成为浙江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金名片,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同样是2004年,习近平同志到丽水市遂昌县进行调研,要求县里领导“注意挖掘和弘扬汤显祖文化”。遂昌县马上和省文化厅一起商量如何落实习近平同志的指示。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同一个时期的伟大剧作家,而且同在1616年逝世。在习近平同志推动下,中英两国举办了隆重纪念两位世界文学巨匠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引出了一段延续了十几年的中外文化交流佳话。

黄仁伟:在我看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关系到我们能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这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家对于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是比较重视的,认为这些是决定胜负的战略要素,是硬实力。但是在当今时代,文化的软实力,有时甚至超过了硬实力的重要性。正如拿破仑曾经所说,世上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有人讲文化软实力是乘数,军事和经济的力量是常数,它们与文化力量相乘后会进一步放大,但如果文化是个负数,军事力量、经济力量的影响力就会大大地缩减,甚至于成为破坏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体现的是一种更为持久的竞争力。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军事强大了,但是它的文化、它的国家形象还不能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那这种强大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中华文化的强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实际上决定了中国整体国际形象和综合国力的高低。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3年12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习近平同志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再次提醒我们,要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王学斌: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正如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深刻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突出的包容性与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由此,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才能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所以,我们要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

从现实的维度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所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启示我们,要争取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破解“失语”的难题,就要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更多地与其他国家开展良性的文明对话,在持续不断的对外文化交流中,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中华文化影响力正在加速上升

记者:在您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哪些方面的进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黄仁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不断守正创新,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曾经担任13年时间的世界中国学论坛秘书长,亲眼看到这十几年里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来看,尽管我们的文化影响力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西方已经感到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正在加速上升。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南方,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开始超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中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大幅增强,奠定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一方面,经济的增长使得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随之增加,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拉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世界各国研究中国发展模式、探寻中国奇迹背后的奥秘、了解中华文化的动力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包括美国年轻一代到中国来交流学习、参观旅游,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了解到真正的中华文化,这对文化走出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内部拉力和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当的客观趋势。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架起了新的桥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空间展开,受到超过150个国家的欢迎和参与。“一带一路”不仅为文明互鉴提供了物质基础,也突破了各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实现了文明交融、文化互补、人心互通,形成了大范围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了解、所欣赏。

王学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在推动文化走出去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规模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23年文化产品进出口额达1621亿美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0多年来,得益于文化和数字科技的紧密结合,以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游戏为代表的文化出海“新三样”在国际市场上高歌猛进,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亮丽风景。浙江作为文化大省和数字经济大省,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最近火遍全球的网络游戏《黑神话:悟空》就是由杭州一家游戏公司出品的。一个中国公司出品、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网络游戏,居然能占据全世界网络游戏的头部地位,引发线上线下国内外各界人士空前热议,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这背后,是文化与数字科技的双向赋能。《黑神话:悟空》在游戏画面、剧情设计、角色塑造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催生了爆点,也让许多国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得以具象化。还有前两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同样展现了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洪荒之力”。

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文化走出去

记者:去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七个着力”的内涵和要求,其中第七个“着力”就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请您谈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应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王学斌: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第一,返本开新,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返本,就是要回到传统文化宝库中去,清点好我们的家底,挖掘传承好其中的精神内核;开新,就是要积极拥抱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不断开出文化的新形态、新内容、新成果,向世界更好地讲述其中蕴含的中国故事。《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说明我们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上,有着巨大的潜力。

第二,取长补短,充分借鉴各国先进经验。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繁荣发展,推动文化走出去同样需要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偶像剧风行世界的背后,是整个国家战略的支持,是一条条标准化、体系化的文化生产流水线的支撑,与他们相比,我们的优质文化产品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文化影响力上都有不小差距,需要我们虚心学习、迎头赶上。

第三,人才为本,培育吸纳复合型文化人才。人才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根本。就当下而言,尤其要适应数字文化新业态,培育和吸纳一大批既懂中华传统文化,又掌握互联网前沿技术,也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传播规律的“文化+科技+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

杨建新: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前提。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昂扬自信、大气开放的姿态,尊重文明差异,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站在浙江看世界,立足浙江讲述中国故事,作为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以及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实证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改革开放40多年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增加了我们平视世界的底气,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同时,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有对外商贸活动活跃、浙江人遍布海外的优势,推动文化走出去有基础有条件。

其次,要有好的作品。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没有好的作品,文化就不能真正走出去,就算走出去了也走不进人的心里,不会产生影响力。所以,我们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核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用优秀的作品来打动人影响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文化“走进”外国人的心。

第三,要善于建品牌搭平台。一方面,在充分用好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良渚论坛等现有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建议结合我省正在实施的浙江“文化金名片”海外传播工程,建立一些类似于当年“浙江文化节”的常态化运作的对外文化传播品牌,全面打响“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另一方面,作为文化贸易大省,建议更好发挥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和浙江数字文化国际合作区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龙头带动作用,扶持壮大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培育文化贸易的雁阵梯队,打造浙江文化出海“舰队群”。

黄仁伟:推动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秉持开放包容,这是推动文化走出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根本遵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兴趣浓厚的有很多,但不了解中国乃至误解中国的也有不少,甚至还有唱衰中国的声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要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推动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平等交流、文明互鉴,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其次,要善用新技术。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展示自己的软实力,需要有技术硬实力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支撑。有了先进数字传播技术的加持,我们的优质文化内容就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浙江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发达的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应该做好数字技术与文化经济融合的大文章,更好地推动文化走出去。

 

来源:浙江日报,11-04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