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论】孙立行:打造向“新”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09/02|点击:11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涉及科技、产业、人才、生态和制度创新的综合性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生成和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只包含劳动能力,更体现创新能力,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要素配置及其优化组合方面实现突破,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路径,有效破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与面临的“卡脖子”发展瓶颈,符合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依靠科技创新,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与持久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涉及科技、产业、人才、生态和制度创新的综合性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战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引发生产力变革的首要因素,而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根据世界产权组织2023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我国全球创新排名第12位,存在创新环境有待改善、创新动力有待增强、创新水平和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生成和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推陈出新”,使之重新焕发新活力。目前,我国传统产业体系规模庞大、门类众多,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把推进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高链接性和强渗透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土壤。

二是强化“链”式思维,通过产业“强链”促进产业系统升级。在当今全球产业链重塑的大背景下,存在断链、缺链、堵链等风险,部分中高端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尚未达到较强水平,需要加快弥补短板产业、延伸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环保低碳、韧性十足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获得竞争的制高点、培育国际竞合新优势,赢得“先手棋”。

三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以知识、技术、人才为导向的市场价值。加快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的各类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从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型人才向能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拓展,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优化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强化“产学研”合作,促进人才链与创新链的有效链接。

四是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不断加强与拓展科技创新的跨界合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支持,要在全球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全球创新 的整合与配置能力。要完善国际协同创新机制,支持境外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来华设立前瞻性技术研发的重大基地,继续鼓励跨国企业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支持国内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联合建设海外研发实验室。

五是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就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既要强化政府战略引领作用,更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能力,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来源:文汇报,2024-09-01      

作者孙立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