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姚锡棠研究员因病于2024年8月23日2时43分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0岁。8月25日上午,姚锡棠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中央党校、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政协、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领导、姚锡棠同志同事、生前友好等前往送别、敬献花圈或以各种方式表示沉痛哀悼,向姚锡棠同志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姚锡棠同志,江苏常州人,1934年1月出生。1954年9月至1956年8月,在北京外文专修学校做留苏预备生。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9月至1961年7月,在苏联莫斯科工程经济学院攻读动力经济学专业。1957年冬,毛泽东主席率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姚锡棠同志前往聆听毛主席讲话,后写下《在列宁山会见毛主席》一文,发表于《中国青年》1957年第24期。
1961年归国后,姚锡棠同志分配在华东电力设计院工作前后近20年,从事能源经济、技术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曾担任电力系统规划室主任,管理华东六省一市的电力规划;担任院办公室主任,协调处理许多难事;担任地质勘察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长期在外调研,妥善协调电力分配等难点问题。
1980年,姚锡棠同志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1985年任工业经济研究室主任,1986年5月至1987年5月任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1987年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2000年退休。
姚锡棠同志在上海社科院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工业经济、上海经济、浦东开放开发、城市和区域发展战略等研究。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社科院承担了全国社科“六五”规划重点项目“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姚锡棠同志牵头撰写了主报告,深刻分析了当时上海产业结构存在的缺陷和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充分论证了上海实施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重塑上海城市经济功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80年代中期,姚锡棠同志提出实施上海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塑上海城市功能的发展政策思路,对当时探索上海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1987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
1993年起,姚锡棠同志任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深度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1993年,在“浦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就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1994年,出版著作《迈向21世纪的浦东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并于1995年荣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浦东崛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获得1996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姚锡棠同志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在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段时间上海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和推进浦东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贡献奖。
姚锡棠同志还曾任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企业协会副会长,科学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技协会副主席,上海港澳台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同时还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和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姚锡棠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的学术生涯和人生经历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贡献,他的为人、为学、为师的优秀品质,为后人敬仰,为后人尊敬,永远激励着后辈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