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7年,国家进一步明确上海“五个中心”的功能定位。2023年10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支持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的意见》。10年来,上海深刻把握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催生新质生产力方面展现“上海智慧”和“上海经验”,进一步发挥上海在科技创新舞台上的重要作用。
当前,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基本框架体系已经形成,核心功能正在逐步建立、探索发力、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刊联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应用经济研究所,推出一组专家智库观点。
推动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打造一批基础研究能力突出的科技企业,是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环节。政府要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围绕基础研究联合创新科学配置财税激励政策。
以财税政策为支点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
推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是打造企业自主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引擎。上海市政府始终致力于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体系,提升科学研究的投入效率和供给质量。
一是支持企业基础研发的财政投入力度有所增加。2023年,上海R&D经费投入强度为4.4%,较往年呈稳步提升的态势。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10%左右。
二是支持企业基础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升级。2023年,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签订300万元生物医药合同,是上海首例获得所得税优惠的案例。2023年全年,上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2.6万户、金额超1700亿元。今年4月,上海针对企业申请所得税优惠的难点发布操作指引,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合同模板和平台系统,帮助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支持企业基础研发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成效凸显。《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入选市级、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奖励全覆盖,对首次成为“四上”企业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这些政策极大地支持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发展。
完善财税政策设计,激发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活力
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上海推动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财税政策也亟须优化。比如,针对基础研究的特殊税收政策分散且缺少统一安排,影响 的有效配置。再如,缺乏激励企业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财税政策等。又如,上海的基础研究经费中,政府投入占比90%以上,企业投入占比仅为3%,社会资金投入占比不超过1%。因此,亟须建立完善、协调、长效的财税政策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从事基础研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一是持续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科技投入占GDP 比率方面,上海研发投入强度落后于北京(6.83%)、深圳(5.81%)。基础研发占研发投入比重方面,国际科创城市基础研究占R&D投入普遍在15%左右水平。上海市财政投入强度仍需增加,将基础研究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保障重点,着重增加科研经费中稳定支持的部分,形成财政资助的长效机制。
二是调整和优化专项科技资金的支出结构。通过激发科技创新的综合部门与专业部门的双向活力,建立高效的分工合作模式和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实现对科技创新 的合理和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向基础研究领域的投资,探索包括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合作资助和捐助在内的多样化投资途径,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及产业升级等各个环节的整合和连接。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选拔优秀的科研团队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的重大项目,试行“稳定+竞争”模式的资助策略,实现财政支持的长期性与竞争性的有效结合。加大对科技财政投入的统筹和联动,优化并整合涉及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专项资金。
三是拓展并丰富对企业基础研究的财税激励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政策支持框架,打造多样化且互补的财税激励体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企业做出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并促进联合创新团体共同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实施基于投资额度和风险程度的企业投资成本分级管理,采用梯度税率;探讨制定企业对基础研究捐赠费用的税前扣除政策,制定基础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利益分享机制和所得税优惠措施;运用梯度税率调和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优化机构间的横向资金转移;建立基础研发风险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机制,以此对冲基础研究的投资风险。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公众号,2024-07-22,本文刊于《上海宣传通讯》2024年第14期“本期策划”栏目
作者:任宛竹,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