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六个坚持”蕴含谁主导改革、为谁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等问题的答案。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全面依法治国、系统观念六大原则。从具体表述看,“六个坚持”蕴含谁主导改革、为谁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等问题的答案,反映出我们党对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思考成熟。
“六个坚持”是完整统一的整体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全面深化改革不仅需要勇于探索和科学创新的精神,更需要知难而上和壮士断腕的勇气。从“六个坚持”中可以看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过去改革经验的制度化提炼和推广,又是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改革重点的再设计、对改革难点的新突破。
在“六个坚持”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清晰指明改革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揭示改革的动力来源及其目的与归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深化改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坚持守正创新,科学确立改革的边界和标准,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对于不该改、不能改的绝不改,对于需要改、应当改的坚决改;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充分阐释改革是一场关于体制、机制、规则的建设、完善和创新的过程,要时刻遵守改革设计、谋划和执行中的制度化规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求改革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实施,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彰显正确改革方法论的重要性,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综合来看,“六个坚持”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只有同时满足“六个坚持”要求,才能够保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来看,“六个坚持”是党中央精准研判错综复杂形势后,根据中国国情对改革提出的科学而严谨的具体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发展出来的一套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原则体系,既表现为行动推进的具体要求,又蕴含了理解认知的思辨逻辑。
正确理解改革的“四重逻辑”
从“六个坚持”中可以提炼出正确理解中国改革的“四重逻辑”,即正确立场逻辑、历史经验逻辑、动态辩证逻辑和开放发展逻辑,这是高效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和依据。
所谓正确立场逻辑,就是要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上判定改革思路是否正确,决不能以改革之名行违背社会主义制度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坚持正确立场逻辑,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所谓历史经验逻辑,就是要从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思考不同发展时期改革思路、改革内容、改革重点的连续性,找到当下薄弱环节以及应该集中突破的改革重点,绝不能用现在的问题否定过去的改革成就。尤其是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更好指导实践。
所谓动态辩证逻辑,就是要把对改革成效的评价与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结合起来,不能把改革看作是一劳永逸之事。事实上,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进程,每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改革的侧重点自然也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变化对相关部署举措进行调整。
所谓开放发展逻辑,就是要从全球化发展的空间方位中探寻改革深化的边界。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为了中国自身发展,而是要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思考如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协同发展。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从而更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来源:上观新闻,2024-07-13
作者:胡晓鹏,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