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张永广:上海:打造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典范城市

日期:2024/07/02|点击:13

城市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凝聚的产物,代表着文明进步方向。文明以多种形式和样态存在,而城市则是多样文明的汇聚地与展演场。文明多样性是城市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上海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多元文明互动交融的历史,当今的上海正日益成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城市。

海纳百川,积淀文明

上海襟江带海,地处长江出海口,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具有天然开放特质。就文明演化而言,上海的文化发展伴随着海岸线的沉淀东移而渐次积淀。标志着上海地区文明起源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已经展现出与诸多区域文明交流碰撞的考古特征。及至广富林文化时期,上海所在区域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特征更加明显。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逐渐融入上海的文明演化脉络之中。

春秋时期,上海地区的文化发展逐渐向中原核心地区靠近。至东晋南北朝,随移民南下,上海所在的江南文明带与华夏文明带交融更甚。唐宋时期,上海区域成为中国东南地区航海业中心,文化上更加开放、包容。伴随宋室南渡,中国文化中心南移,江南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日趋繁盛。元末战乱,北方富贾文人再度避难上海,中原、淮扬等其他区域文化与上海本地文化交相融合。及至明清时期,大批闽广、江西、安徽甚至东北的商人乘舟载货来到上海,将原籍文化融入本地,丰富了上海多元文化格局。

近代上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码头,也是世界进入中国的港口。近代上海是全国出版中心,不仅是西学传播的最大基地;更是在中国传统典籍的刊行和重新整理(包括编辑、校勘、标点)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代上海是全国文化中心,不仅引介、展演西方的音乐、绘画、戏剧等艺术;而且融汇中华大地的各区域文明,激荡了众多地方戏曲剧种在上海的交融新生。上海更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在上海迅速发展传播,孕育而生的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指导革命实践,带来了开天辟地的变化,迎来了中国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为各地提供多样物资支持。改革开放以后,上海把握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机遇,以对外开放为主,担负起沟通内外的桥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上海制定的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就是要将上海建成“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之一”。从浦东开发开放到上海世博会,再到中国(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敞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积极吸纳中华大地及全球各国的文明样态,多元融合,交相共生,努力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追求卓越,“地”造标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多元文明的交流互鉴需要丰富的城市空间为基础,必须有相当的城市能级来支撑。新时代的上海,始终追求卓越,以一己之“地”,建设文明交流互鉴的多样载体,增强上海引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能力,打造全球城市“标杆”。

上海是全球城市交通便捷的“标杆”,为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必要的基础设施。上海依托海港、空港两大枢纽,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对外通道网络,与世界主要地区进行高效、紧密的链接。上海全力提升贸易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功能持续提升。

上海是全球城市文脉保存及城市更新的“标杆”,为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多彩城市空间。上海注重城市历史风貌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上海大力推动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42公里岸线全线贯通,连片保护和活化利用“一江一河”沿岸文物建筑、工业遗产。上海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推动海关大楼、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沪江大学近代建筑等文物建筑“打开围墙”、开放空间,将更多有故事的历史空间变身为人文新景观,为世界各国友人建设有文化、有温度的“城市客厅”。

上海是全球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标杆”,为文明交流互鉴打造必需的活动场所。新时代以来,上海不断完善设施布局,同步推进重大功能性文化设施建造,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上海聚焦人民广场、徐汇滨江、世博园区、外滩、陆家嘴等重点区域,已建成并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世界美誉度、展示中华文化的城市地标,如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大歌剧院等,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现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实。

开明睿智,物展全球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应引领技术创新,创新多样物态文明。新时代以来,上海秉承开明态度,富有智慧地引领全球高端制造业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全球价值链布局,上海主动调整开放领域,不断优化开放结构,加大对产业价值链高端的设计研发,吸引众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总部机构或区域总部机构成功落户。上海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计算、人形机器人等方向,推动引领未来的物态文明发展。与此同时,上海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集群,全力提升上海在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演艺、电竞、网络视听、文旅元宇宙等产业新赛道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上海在积极参与引领全球先进物质文明创造的同时,依托其强大的基础设施、便利高效的交通条件,积极打造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会展之都。当前,上海的场馆展能世界第一,展览面积世界第一,展会数量世界第一,世界百强商展数量稳居全球首位,具备全球 配置能力的贸易主体加快集聚,会展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球会展中心城市前列。上海通过持续做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数十个优秀品牌展会项目,打造高端产品展示平台及全球新品首发地,促进中外先进技术和优质产品的交流互鉴。为全国各地更有效利用外部 、竞争外部市场提供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的“国际通道”。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实践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载体。上海拓宽国际视野,创新推出“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等进出境文物艺术大展系列,探索打造全球文明类型的博物馆和海外“中国展厅”。

大气谦和,演绎世界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更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上海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开阔视野,敢于担当,胸怀世界,积极参与引领国际人文交流,打造国际风范和东方神韵相得益彰的交流窗口,演绎多样精彩世界。

上海努力增强国际议事能力,积极为全球议题贡献中国智慧。“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最牢固的基础就在于文明互鉴,最深厚的力量在于民心相通。“陆家嘴论坛”逐渐从一个地区性的金融论坛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对话平台,积极推动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全球金融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则通过围绕中国学的全球讨论,联通中外文明使者,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新时代以来,上海积极打造国际节展品牌矩阵,建立上海与国际文化大都市之间的常态文化交流机制。上海秉持开放包容,打造更多具有原创引领性、品牌标识度和世界影响力的“上海平台”“上海时间”“上海地标”,推动海内外首演首展和名家名团向上海汇聚。上海芭蕾舞团坚持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探索世界经典的中国演绎。上海交响乐团运用交响乐的全球语汇,创作让国际社会了解上海、了解中国的好作品。而网文的出海之路,则开辟了数字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新路径,搭建了全球文化交流连接的新舞台。

开放是上海发展之源,交流是上海文明积淀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一次考察上海时强调,上海“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而“文明交流互鉴”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最重要成果,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保存具有核心作用。作为全球网络的关键节点,上海是国际贸易及航运中心,发挥着全球 配置的特殊功能,承担着引领高端制造、创新物态文明的使命任务。因此,打造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典范城市即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集中体现,又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抓手。

 

来源:上观新闻,2024-07-01

作者:张永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