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生从东(家乡浙江)到西(缅甸)抗日;从南(台北、香港,广东东江)到北(北京)打解放战争,最后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并离休……人住养老院,心在社科院,社科院是我的娘家”。2024年6月14日在上海颐和苑老年服务中心会议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离休干部、98岁高龄的卜路灯同志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路灯学术奖”捐赠仪式上满怀深情地说道。
卜路灯同志出生于1926年,1990年离休,离休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他10多岁随身为共产党员的兄长赴台湾求学,后在中共地下党的接力护送下回到大陆。1948年加入华南东江粤赣湘边区纵队参加革命工作,任连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卜路灯同志参加了葫芦岛、南京、芜湖、广州造船厂的选址论证工作,见证了我国造船业的发展。1978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后,他撰写了大量文章,涉及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建设体制等方面的改革问题,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市政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
卜路灯同志此次通过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组织部(老干办)的协助,向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一次性捐赠人民币100万元。基金会与组织部(老干办)、科研处、人事处通力合作,根据卜路灯同志的捐赠意愿设立“上海社会科学院路灯学术奖”,用于奖励我院在研究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卜路灯同志在发言中说“我这一生读书、当兵、做科研,直至离休,离不开党的关怀、教育和培养……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行,这是我对党的回报,希望用好我的捐款,为国家多培养人才,让社科院更上一个台阶”。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干春晖在捐赠仪式上代表院党委向卜路灯同志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在上海社科院以高质量发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路灯学术奖的设立,承载了卜路灯同志对上海社会科学院真挚的热爱,寄托了对青年人才队伍殷切的期望,也体现了对社会科学研究不倦的追求。卜路灯同志捐赠的初衷与我院当前致力于培养具有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大家的目标不谋而合。上海社科院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将在卜路灯同志的支持下更加兴盛,让我院成为科研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沃土。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理事长杜文俊致感谢词。他说,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6次会议通过了“上海社会科学院路灯学术奖管理办法”。基金会将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卜路灯同志的意愿,管理好捐赠资金,组织好评审颁奖工作,通过严格的遴选程序,选出最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
捐赠仪式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唐涛主持。参加仪式的还有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秘书长李轶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所原办公室主任赵荣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