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两会】新闻晨报 | 郑琦:是什么样的上海“特产”,让这名政协委员花了10年进行调研?

日期:2024/01/29|点击:41

市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琦记得,一切始于2013年自己在崇明进行的一次调研。

当时,她的调研方向是如何将乡村振兴与文旅进行结合。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她对崇明小河里的沙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沙船只不过是崇明江南水乡古老的交通工具和农耕生产工具,为什么能选入上海市标?

回到市区后,郑琦立刻组织社科院民进支部不同学科的专家会员开展沙船历史、文化和文旅应用系列研究,并在民进市委的支持领导下,专门赴崇明举办了沙船与文旅融合的研讨会。

2018年,为研究崇明生态岛建设,郑琦又带领课题组到崇明农委调研生态农业负面清单机制,趁此机会进一步研究了沙船与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关系。

2023年,在民进市委杨蓉副主委的带领下,她参与调研了江南造船厂,在造船博物馆里看到了从沙船到清朝洋务运动的舰艇和现代航母这一脉相承的上海造船史……

而在这10年里,她在上海图书馆进进出出查阅文献资料更是不计其数。在实地调研和历史资料的累积中,让她萌生了抢救“沙船非遗”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写进了提案。

这次,腿部骨折不久的郑琦带着这份浓缩了自己10年心得的提案,一瘸一拐来到了两会现场……

60艘沙船,开辟了中国最早的海上航线

鲜有人谈及的沙船其实是上海市市标的三大元素之一,另外两个元素是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以及螺旋桨。1990年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由这三个元素组成的三角形图案为上海市市标。

“为什么市标里会有沙船的元素?”郑琦在两会期间接受新闻晨报·周到记者采访时说,“因为它和上海城市的起源以及这座城市的文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后来在城市和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中被逐渐遗忘了。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上海人知道沙船的历史了,它的非遗价值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和保护。”

经过10年左右的研究,郑琦在湮没的历史中打捞出大量和沙船有关的信息。“沙船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初期,”郑琦告诉我们,“当时,忽必烈征战需要大量的南方粮食。为了打通快捷的南粮北运通道,来自上海崇明的朱清和张瑄两人率先探索出一条中国最早的海上航线,并组织‘造平底海船(沙船)六十艘,运粮四万六千余石,从海道至京师’(历史记载),将运粮时间缩短到10天。”

后来,两人又受命于元朝政府,带领一批家乡的崇明人改良了海运航线,形成了从太仓刘家港启航至天津界河口的海上漕运航道,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条海上运输线。

太仓刘家港由此成为了元代重要的对外交通贸易港口,到了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就是在太仓刘家港出发。2008年,太仓在遗址新建了郑和公园。

郑琦和自己的团队在调研的过程中也曾实地走访过郑和公园。站在这片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的起锚地,郑琦更为上海崇明的沙船历史而自豪。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历史只记住了下西洋的郑和。

海派文化应该追溯到元朝,而这正是沙船开拓的

当时的上海因地处长江河运和海上漕运的交汇地,与太仓刘家港一起成为元代著名的六国码头。

由于贸易量太大,元政府在上海镇设立了市舶司(相当于海关),此后又升格为上海县,这标志着上海城市的诞生。

太仓-上海世界贸易航运基地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乃至世界海洋运输的新时代,并为后来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的修善布局奠定了基础。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贡献,上海在确立市标时选择沙船的图案。

然而郑琦在研究中发现,因缺少系统的沙船非遗挖掘、保护和宣传,如今已没有多少人知道上海沙船这段辉宏的历史,在上海非遗保护名单里也没有沙船。

“现在,公众的认知还普遍停留于‘百年历史看上海’。海派文化被严重误读,等于切断了上海城市悠久的文脉。”事实上,真正属于上海的海派文化应该追溯到更遥远的元朝。

当时作为六国码头,上海内通长江各地,外联大琉球、小琉球、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高丽(今朝鲜、韩国)等东亚六国,是当时享誉东南亚的世界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

“在这里还诞生了中国最早的银票,为庞大的贸易结算提供便利。”郑琦介绍,“上海自此到清朝一直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经济发达城市。”

“我们现在提出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而从历史上可以看到,上海早在元代已具有五个中心的特质了。”她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它的历史地位,正是沙船所开拓的。”

做好对沙船的非遗保护,建立上海的文化自信

在这个提倡文化自信的时代,应该如何以文化自信来讲好上海故事?在郑琦看来,“上海的文化自信应建立在上海城市精神的根基之上,那么上海城市精神的根是在哪里?我认为就是上海市标当中的沙船。上海要展现自己的城市精神特色,首先就是要做好对沙船的非遗保护和传承。”

“沙船是上海勇立潮头,勇于开拓创新以及面向世界、求新求变的城市品格的象征,我们要讲好上海故事,首先要讲好沙船故事,把沙船最有价值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在这次的两会上,这名市政协委员带来了一份《抢救“沙船”非遗文化,树立上海独特城市形象和文旅产业创新》的提案。建议确立沙船为上海城市形象符号,以此推动上海特色城市推广和文旅产业创新。

“要把沙船作为上海国际形象和城市名片,在世界文化交流、外交活动、对外宣传、一带一路国家活动中宣传,并在进博会、工博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国际会展中展示,在上海各大国家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中传播,全方位树立上海沙船的城市影响力。”

郑琦建议,“逐步开发可观赏、可阅读、可体验、可触摸、可品尝、可互动、可购买的上海城市IP系列,形成上海城市形象的特色文旅产业链。同时,应提升沙船非遗保护能级,争取将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文字:新闻晨报|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