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吴泽林:共建“一带一路”为全球化进程注入强劲动力

日期:2023/10/26|点击:45


1017日至18日,北京举行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纪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共商高质量发展合作新举措。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趋稳定、更可持续、更多包容的全球化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塑造强连通的全球地理版图

 共建“一带一路”已悄然改变全球地理版图。在各方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中国以强大的基建能力推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走向互联互通版图。

 促进多元互联。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统筹陆海协同发展,开辟中欧班列、中巴经济走廊、中欧陆海快线等运输走廊,建成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等重大项目,推动中巴、中吉、中俄跨境光缆信息通道合作,向沿线国家创造性地提供了丰富的互联互通产品,推动全球政治地理向功能地理的转变。

 致力高效连通。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26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与32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安排,与21个沿线国家签署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协定,与100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这些机制性安排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全方位推动了全球互联互通进程。

 打造强劲枢纽。如今,运输和贸易路线的改变促使沿线的铁路枢纽、内陆物流枢纽、多式联运枢纽和新的海港枢纽快速崛起。希腊成为海陆交界的中枢节点,乌兹别克斯坦和老挝从传统的内陆国变成了节点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提升了印度洋贸易枢纽的潜力。共建“一带一路”正在使“末梢”变成“前沿”,地缘政治视角下的“边缘地带”正在成为全球互联互通的“中心节点”。

 提升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能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深刻调整期,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加深度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和 配置体系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持续助推这一重要进程。

 提高生产能力。共建“一带一路”找准了各国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找到了解决发展这一问题的钥匙。中马联合钢铁项目带动了马来西亚钢铁冶炼和制造业升级,中企在塔吉克斯坦建设的农业纺织产业园改变了当地的棉花种植方式。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吸引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全球贸易版图的再平衡。

 共建创新能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中国与沿线国家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联合实验室共建、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研发投入提高8.67%、全要素生产率增加2.22%。“一带一路”日益成为科技合作创新之路。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更大突破

 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

 以高标准自贸网络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在国内层面以高水平建设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破除生产和流通领域存在的结构性、机制性、技术性障碍;在国际层面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形成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 的深度融合。

 以数字基础设施提升“一带一路”发展动能。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以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无形连接,借助其强大的赋能效应,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拉动新技术产业发展,催生创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以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激发新一轮经济增长点。中国要大力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带去数字技术发展红利,加速沿线国家的经济复苏。

 以绿色转型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国坚持把绿色作为底色。要进一步聚焦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绿色发展的重点合作领域,与沿线国家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生态环境风险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通过绿色贸易和投资为沿线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增添发展动力,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3-10-24

作者吴泽林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