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思想与声音在历史上曾一度被遮蔽与忽略,但她们的作品往往保留了女性思考的痕迹及先锋性。女性写作不仅仅对女性有价值,更与整个社会的思考与进步息息相关。2023年9月12日下午,“走在时代前沿的女作家、女诗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会议室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主办,国际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研究室、城市文化热点研究工作室、城市诗歌研究工作室、城市与性别书写工作室、青少年社科研究工作室承办。
研讨会聚焦女作家、女诗人作品思想与形式上的先锋性,探讨女性写作、认知、情感及艺术创新的时代价值。会议分为“女性与中外文学史”和“当代女性创作”两大板块。
在上半场“女性与中外文学史”的发言研讨中,任一鸣研究员在题为《定义前沿: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的觉醒与参与》的发言中指出,只有当女性真正掌握了定义前沿的能力和话语权,女作家、女诗人在前沿的地位才能真正被认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群能够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她们对文学批评的觉醒和参与,伍尔夫等英国女作家认识到文学作品迈向经典之路上权力政治的身影,提出女性在确立文学价值观方面应该有自己的声音。英国女作家对文学批评的觉醒和参与,撼动了长久以来在英国占据霸权地位的男性文学批评传统,打破了文学价值标准的单一性别视角,为女作家开拓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定义前沿,使英国女作家得以被世人认可为走在时代前沿的杰出作家。
李艳丽副研究员在《日本女性作家的可能性——“其他”与盐野七生》的发言中指出,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女官紫式部,不仅创作出日本古代文学的伟大杰作《源氏物语》,其“好色物语”“物哀”的审美情趣也在其后千年间,不断被延续。然而在日本文学史上,除了清少纳言(《枕草子》)、藤原道纲母(《蜻蛉日记》)、菅原孝标女(《更级日记》)、和泉式部(《和泉式部日记》)等几位王朝女官的物语和日记文学,几乎举不出女性作家的名字;这一现象直至明治二十年以后才有所改变。在当代日本文坛,盐野七生是值得瞩目的一位。1969年以《文艺复兴的女人们》起步的盐野七生,勤耕不辍写作近50年,出版了《切萨雷·波吉亚抑或是优雅的冷酷》《神的代理人》等大约70种作品。文艺复兴时期的“慧眼”与“克己”可被视为盐野七生写作的关键词。
曹晓华助理研究员在《“诗”“歌”传统与晚清新女性》的发言中,指出在启蒙热潮的推动下,清末民初文坛“由雅向俗”发展,在“诗”、“歌”兴替过程中,随着女性活动领域的扩大,女教-诗教的传统创作,经由雅俗兼备的学堂乐歌过渡,生发出大量以女性解放为主题的改良时调和白话歌本。近代女性写作主体在文坛嬗变中逐渐形成,成为一百多年来现当代女性写作的精神原点。
张晴柔助理研究员在题为《杨芬若<绾春楼诗话>及民国妇女诗话新变》的发言中,介绍了民国第一部由女作家创作的诗话《绾春楼诗话》及其作者杨芬若,指出该诗话既延续了清代闺秀诗话的风流余韵,又体现出新女性的精神风貌,为民国诸多女性诗话奠定了关心时事、弘扬爱国的基调。此后1930年代的女性诗话宣传支持国货,1940年代的女性诗话鼓励从军报国,都体现出女诗人对政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的上升;与此同时,这些女性诗话也呈现出新旧交织的双重思想。
在下半场“当代女性创作”的发言讨论中,诗人、诗歌活动策展人张瑞燕在《“被时间推出时间的‘她们’”——中国当代女诗人创作漫谈》的发言中,通过对中国当代女诗人群像的展示,分析了她们的创作心态及其作品所涉及的重大主题和核心价值。她指出,女诗人不同于一般女性作家,是较为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创作往往和她们的个体生命息息相关,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系统和独特的诗歌密码。情感是中国当代女诗人创作中的核心主题,她们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女性诗人在面对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主题时的伦理道德表现。时间也是当代女诗人作品中的另一重大主题,时间所代表的一切生命历程,在她们的创作中都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90后、00后等新一代女诗人在诗歌创作手法和审美表现上有新的突破,她们努力将诗歌艺术进行多元化、视觉化呈现。
贾艳艳副研究员在题为《近年上海女作家的城市书写》的发言中,介绍了以王安忆、唐颖、潘向黎、周嘉宁、张怡微、薛舒、滕肖澜、王占黑为代表的不同代际的上海女作家近年来的小说创作,认为她们的写作构成了当下“文学上海”乃至整个“城市文学”亮眼的风景。她们的创作普遍以鲜活尖锐的日常生活细节,书写普通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在向读者呈现“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相互交叠的同时,对个人与城市、时代、社会及历史之间进行了更为广泛与深入的连接。跨地域、跨文化的写作,令她们的城市书写呈现了更为丰富的城市经验与更为开阔的城市诗学;城市空间的新形态,或也预示着在城市空间中重建或开辟精神家园的新的可能。
任明副研究员在题为《托卡尔丘克与<最后的故事>》的发言中,介绍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创作历程与创作思想,并以其最新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小说《最后的故事》为例,分析托卡尔丘克作为当代女性作家的优秀代表,对人性与现代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对生死问题的探究。《最后的故事》通过讲述母女三代的不同命运与情感,刻画人类情感与爱的能力渐趋荒芜的图景,对现代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发展机制提出思考与质疑,体现了现代女性对自身及人类命运进行深刻反思的能力。
文学所副所长郑崇选研究员在会议致辞中表示,无论古今中外,女性在人类发展的各项事业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不应该被忽略与抹杀,也值得有心人加以发掘,将女性在历史上的贡献及所作出的成就呈现给后人,激励新一代女性奋勇向前。女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肯定与推广,今天的会议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次会议由任明副研究员和李汇川助理研究员主持。
来源:文汇网 2023-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