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文汇网 | 《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预测: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前景大体稳定

日期:2023/09/12|点击:10

过去的三年里,世界经济经历了多重严峻考验,诸多因素制约着其复苏的力度。世界经济,何去何从?近日,“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新书发布会暨自贸试验区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专家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发达经济体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前景大体稳定,尽管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下降至2023年和2024年的3.0%,仍远低于3.8%的历史(2000年至2019年)年均水平。经济增速放缓,增长的构成发生变化。从整体GDP和人均GDP来看,这一预测值也广泛低于各收入群体的历史平均水平。2022年到2023年,发达经济体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这源于其制造业的疲弱和各种特殊因素,这抵消了强劲服务业活动的拉动作用。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大体稳定,尽管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长期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发展新趋势、新特点,并结合现实研究中国对外开放问题,连续多年出版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世经所此次发布的新书《蹒跚复苏的世界经济》以专题的形式,归纳了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四大新特征,一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正在从一中心向多元化转变,二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范围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三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制开始从国际向国内延伸,四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从碰撞、对话、互动趋向磨合。该书结合以上背景和趋势,讨论、分析了2021年和202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以及未来一两年世界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侧重分析了中国、美国、欧盟、东盟、日韩、俄罗斯等几大经济体的发展状况,在这一基础上,预测今后的世界经济走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治理的三大支柱,分别对于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领域如金融、贸易和投资进行管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赵蓓文研究员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治理的范围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投资贸易金融领域向全球气候治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蔓延之后)、数字经济治理等新兴领域拓展,对于全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也让全球更多的目光关注到绿色金融等发展领域。中国将如何破局,提出既符合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负责任大国”的立场和主张,又逐步实现中国“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角色转换,将是新形势下中国行动方案的关键之所在。

数据表明,世界贸易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5.2%下降至2023年的2.0%,然后在2024年上升至3.7%,这远低于2000年至20194.9%的平均水平。2023年的下降不仅反映了全球需求的变化路径,还反映了需求构成向国内服务的转变、美元升值的滞后效应(由于产品普遍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使贸易放缓)以及贸易壁垒的增加。

面对2022年的全球性通货膨胀,欧美主要经济体一改此前长期维持的零利率政策,短期、高频、大幅的加息举措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高度动荡。2022 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201812月以来首次加息;之后连续加息,至2023 7月已经连续11次加息。赵蓓文认为,加息推高包括抵押债务和商业贷款在内的借贷成本,从而抑制企业投资、消费支出等,打击劳动力市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下行压力。2022年的加息周期正在加速国际货币体系同美元脱钩,也使美国自身陷入经济衰退的挑战。联合国贸发会议表示,美联储加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三年内其他富裕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5%,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将下降0.8%。加息促使资本回流美国,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股市波动、本币贬值、美元债务利息上涨、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增等挑战。

赵蓓文认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必须通过全链条的打造,完善新格局下的科技创新体系。其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使金融成为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的重要环节和纽带。特别是在金融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同方面,应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力度、投向领域。一方面加大国资基金向引导基金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优化存量,引导更多的产业资本投向基础前沿领域、早中期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引导基金制度的构建。

来源:文汇网 2023-09-11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