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新形势下欧盟战略自主建设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

日期:2023/07/07|点击:170

74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和上海欧洲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研究室承办的“新形势下欧盟战略自主建设与中欧关系”学术研讨会在本院举行。

开幕式由社科院国际所欧洲研究室执行副主任戴轶尘主持。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与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分别致辞,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做主旨演讲。丁纯分别阐述了当前时期欧洲政经现状、欧洲战略自主和新形势下中欧关系等问题。他认为,欧洲自主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成熟,有动态性特征。欧盟既不愿对华脱钩,也不愿完全跟随美国,但目前缺乏改善对华关系的动力和空间。然而在经济、绿色、生物多样性、全球治理等方面,中欧目前仍有非常多的可以合作的领域,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第一节主题为“俄乌冲突与欧盟战略自主建设前景”,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主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张迎红分析了最近欧盟安全防务政策新的发展,包括强化军队的作战能力、增强军费开支、加强欧盟联合行动能力、加强对乌克兰的军事联盟,及印太化转向等几个方面。同济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黎磊基于欧盟对外政策体系的双层特征,阐述了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战略自主的推进困境及对中欧关系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严骁骁认为,俄乌冲突后欧洲战略自主发展的核心转向在北约内部加强欧洲支柱,欧洲应认识到战略自主仍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愿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表示,当前欧盟内部围绕乌克兰危机走向的分歧严重,在对俄罗斯战略意图判断、解决路径和方案和未来安全架构设计等上都尚未形成共识。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枭指出,为应对俄乌冲突带来的经济和安全冲击,德国三党执政联盟的政治裂痕加深,政局更趋碎片化,而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了类似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就美国影响下的欧洲“经济主权”与“技术主权”的变化态势展开分析,指出欧盟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方案越来越强调跨大西洋协作,同时越来越强调“韧性”。

第二节主题为“新形势下中欧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由上海社科院维谢格拉德集团(V4)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崔宏伟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门镜指出,欧盟对华政策已经历了从务实合作到意识形态挂帅的转变,中国应更深入讨论这一变化对中欧关系带来的影响并做出政策回应。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欧盟提出的“去风险”包含外交去风险和经济去风险两大支柱,其核心是在投资和贸易领域降低外部依赖,与其经济安全战略紧密结合,但实施起来存在难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教授尚宇红分析和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法国的双边贸易结构变化,指出中德产业关联度更紧密,而中法贸易的互补性有所下降,因此法国比德国更易于提出“去风险”。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分析了时代转折下的中德与中欧关系调整,指出欧盟“去风险”包含着战略自主意味,中国需关注欧盟在运用具体政策工具上的变化。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简军波认为,在大国对全球化的推动力下降的情况下,中欧作为两大开放经济体,必须要共同复兴全球化,应该明确“去风险”的边界。上海社科院国际所欧洲研究室执行副主任戴轶尘指出,“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提供了对华关系的外交回旋空间,但会进一步助推欧盟效仿美国,收紧在新兴技术领域的对华投资与合作。

在交流互动环节,余建华表示,尽管中欧之间有许多价值观深层的问题难以解决,但在维护国际多边主义上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中欧之间要更多对话、交流,在协调中相互调适。最后,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做会议总结,指出欧盟战略自主是一种愿景,并不是一种成型的状态或清晰的政治构架。在经济层面,欧盟的战略自主已经形成,而且会进一步向前发展。但在政治层面,维持大西洋盟友前提基础之上,要推动战略自主仍较为困难。中欧在全球治理上有着诸多共识,但需要努力将其转化为务实合作。徐明棋鼓励学者继续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服务于国家对外交往。


文字:国际问题研究所|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