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策略”暨“上海经济”论坛理论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等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为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献计献策。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所所长干春晖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了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使命和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抢占先机,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率先垂范,跨越发展,既是机遇也是使命。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汤天波对“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策略”项目的立项背景做了介绍,他指出,该项目在上海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发布中排在第一个,目的在于从宏观层面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探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上海科技创新如何发挥好作用和如何发挥科技作用,特别是要打开思路,探索上海科技创新的新路径和新需求。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做引导发言。她指出,对于上海而言,上海加快科技创新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内在要求,也是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进路径,更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超大规模城市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探索。从中国式现代化和上海城市升级演进路径来看,需要聚焦两对关系。一是效率和均衡的关系,二是引领和开放的关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张晖明教授认为,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策略研究,应该聚焦一些关键点,找到一些突破点。一是要做好上海的现状评估,可以通过比较找到上海的明显短板;二是要重视对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进步自身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性认识上的与时俱进。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认为,上海应着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快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在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支撑作用。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长聘特聘教授陈强提出,当前科技创新包含多层重要意义。一是科技创新要确保国家总体安全;二是科技创新要为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三是科技创新要体现社会温度,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要;四是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突破。
“上海作为龙头,要有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气派,我做创新,你做产业,与长三角共享,才能真正成为长三角创新龙头。”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原院长王建平表示,在未来的新赛道,在自立自强这个层面上,科技支撑不一定局限于赶超、局限于精度,保证产业安全也至关重要,既要适应总体发展水平,也要弯道超车、颠覆式创新引领。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李湛研究员认为,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西方与中国的现代化和科技场景明显不同。西方的科技创新更多向无人区探索,我们还在追赶,大量的是跟跑、并跑,只有少量的领跑,所以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具体的内容、方式、要求、处境、场景都是不一样的,中国式科技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方式和路径。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主办,“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策略”课题组和“上海经济”论坛联合承办,创新经济研究室协办。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