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日关系研究青年论坛”在沪举行。“中日关系的艰难曲折与当前世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急剧上升是两相呼应的,但是中日两国不能因此而无所作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杨洁勉在论坛上致辞。
杨洁勉表示,当前的日本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面,需对其进行坚决的斗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面对新时期中日关系,学界可以在引领中日关系话语权、应对日本追随美国对华“脱钩”断链、二轨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外他还指出,中国要把中日关系放在全球地区双边等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区别对待。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在致辞中表示,年轻人对中日友好至关重要,年轻学者对中日关系研究,乃至中日关系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今年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5周年,因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中心牵手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本次“中日关系研究青年论坛”。希望中国青年学者深刻、客观地研究日本,学习借鉴对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中日关系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围绕中日关系,专家学者从外交、防卫、经济等各领域发表观点。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束必铨就日本防卫产业的动向和趋势表示,过去10年,由于日本防卫采购结构存在问题、出口战略不完善、缺乏独立军工企业等原因,该国防卫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根基被削弱。现在日本寻求加强防卫力,防卫产业的发展是否能配套跟上是个问题。
近日,日本外相林芳正访华,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2日在会见林芳正时表示,“中日双方应该也完全可以做大经贸合作的蛋糕,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就中日之间的具体合作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田正在“中日关系研究青年论坛”上表示,绿色发展成为中日之间可以合作的一个领域,一方面要吸收日本的教训,日本的企业虽然很早就进入了电动车领域,但由于企业经营保守,错失了发展良机,中国要继续加大对于电动车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中日两国在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绿色能源等方面都有一些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中日之间在多个领域具有合作潜力,但是近期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动向。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将修改《外汇和外贸法》配套行政实施条例,加强对6大类23种高性能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许多分析认为此举针对中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友骏对澎湃新闻表示,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经济安保”的概念已经泛化,原来可以“政经分离”,通过传统的经济理念提高效率、打通壁垒等,而现在思维方式发生变化,只求经济平稳运行,不考虑成本。日本政府是在“经济安保”优先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其他一切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活动。
与此同时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问题也是中国及许多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岛国严重关切的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在今年春夏之际开始向海洋排放经处理过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刘丹在论坛上从国际法的角度,提出可以应对的方式。她表示,在科学证据方面,科学家可以提供一些公允的看法,比如3月16日外交部军控司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了“临甲七号沙龙”活动,召集了一些生态环境部与辐射安全中心的专家,就福岛核污水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法学方面,可行性最强的方式是咨询,在国际法院或者司法机构中发起咨询案。在联合国的组织层面,还可以通过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排污进行审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