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包容:创新和技术推动性别平等
本报记者 朱 唐
积极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文旅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负责人 宋洋洋
加强对数字化媒体算法取向的引导与监管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史占中/教授 杨 柳/博士后
从马克思劳动时间的视角审视数字劳动
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叶 琳
袁振国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3期提出:
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与对教育和人的认识相结合
徐强在《哲学分析》2023 年第1期提出:
创设积极、健康的网络圈层文化生态
建立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发展机制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数字化治理中心 彭嘉昊
在辨识规律中厚植新兴产业创新沃土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苏 楠
“12世纪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盛期研究的嬗变
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副研究员 李 腾
“自然”并不天生是道家最高哲学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曹 峰
人工智能之“智”正在使人变成冗余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吴冠军
构建“ 第三种机器人文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程 林
改变人类思维模式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金姿妏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硅谷银行的破产是可以预见的
宋献琪/编译
《科学美国人》:医学领域需要“人之所欲,方施于人”
李彦文/编译
《哈佛商业评论》:领导者怎样应对员工职业倦怠
宋献琪/编译
我们需要一种更复杂的社会秩序理论
切莫把镜像当作真实
花仍活在她的诗与信中
http://www.shekebao.com.cn/
(摘编:蔡 霞)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