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出入境旅游也将有序恢复,旅游市场复苏的气息越来越浓。专家预判明年必将迎来旅游业的恢复性增长热潮。不少业者也在期盼邮轮旅游市场的加速恢复。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举办了第二届海洋经济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来自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为我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号诊把脉”。
政策环境趋好
尽管我国的邮轮旅游市场受到疫情猛烈冲击,但政策环境却在不断向好。对此,皇家加勒比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深有体会。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邮轮旅游逐步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政府对邮轮旅游的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今年10月28日发布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鼓励目录》)。《鼓励目录》总条目共1474条,与邮轮相关的条目包括邮轮制造、邮轮运营、邮轮码头建设与运营等,将“邮轮旅客国际海上运输业务”作为鼓励类项目。“《鼓励目录》将邮轮业列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意义重大,表明邮轮产业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到今天,呈现了外资、中资、中外合资同台竞技的多赢局面,这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邮轮产业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中船邮轮(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高级专家黄雪忠也持相同的看法。黄雪忠梳理了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的利好政策,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对邮轮产业的政策支持愈来愈精准。黄雪忠说,以下发文件的命名为例,初期是“指导意见”,后来是“若干意见”,到这次是“实施意见”。“这个变化过程,体现了国家层面对邮轮产业发展从原则性构想到具体实践的精准定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邮轮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要发展好邮轮产业生态体系,船型上要涵盖邮轮、游船、游艇,运营空间上要实现国际、沿海、海上以及内河的全面发展,要将重点放在邮轮运营、邮轮研发设计和邮轮供应链等方面。邮轮运营是关键,邮轮供应链是产业发展的支撑。”
积极创造条件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全球邮轮旅游已逐步复苏,我国要积极创造条件迎接邮轮旅游的全面复苏。
招商局邮轮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潘越说:“当前,欧美邮轮运营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恢复,澳大利亚、东南亚新兴市场也在迎来国际邮轮回归。业绩方面,皇家加勒比今年第三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嘉年华第三季度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
韩国国际邮轮研究院院长林福顺提到,东北亚是当前少数尚未恢复邮轮旅游的地区之一,但东北亚是亚洲邮轮的主要市场。恢复东北亚国际邮轮航线,需要相关国家及各方的合作,包括制定相互认可的防疫标准、及时进行检疫资讯交流和实施安全保障举措等。东北亚邻国有必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常务副会长郑炜航建议,可以在上海、天津、广州等地率先试点邮轮海上游,对邮轮旅游的安全性加大宣传,让更多游客安心;有序招聘船员,为复产蓄力储才;研究开辟更多新航线。
“邮轮复航后,还应维持邮轮旅游应有的价格体系和服务标准。2018年至2019年,邮轮服务质量出现了下滑,有部分船票的价格已经跌成亏本价。邮轮不是一个靠低价竞争的行业,更不应是一个削价竞争的行业,应该靠品牌和服务质量来赢得客户。如果一味靠削价竞争,未来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应及时恢复相匹配的价格体系和服务质量标准。”郑炜航说。
坚持高质量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达成的另一个重要共识就是国际化是邮轮产业的属性,这不仅表现在需求端,也同样表现在供给侧。因此,重新开放邮轮旅游,要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认为,只有开放才能繁荣产业。在沿海运输权上,国际惯例是以船籍注册地来区分本国和外国,而不以产权属性来划分。
刘淄楠建议,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允许国际邮轮参与运营中国近海邮轮旅游,促进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就像迪士尼和环球影城落户中国后,推动了国内主题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爵浩提出,尽管我国邮轮业目前处在“冰封期”,但必须乐观看待其发展前景,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工作。有研究数据预测,2027年,全球邮轮总运力将从目前的60万客位增加到80万客位,游客总量增加4000万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人次。鉴于邮轮业的基础设施从规划到建成至少要5年,因此必须提前布局。目前,上海宝山邮轮港的运营极限是三船停靠,而迈阿密目前正在扩建的邮轮码头,将达到十船同时停靠的规模,全球第二大超级邮轮母港——美国佛罗里达的劳德代尔堡邮轮港,2038年远期规划显示将有9个邮轮泊位。在全球邮轮旅游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上海邮轮母港建设需要快马加鞭。
业界都在期待,邮轮旅游的春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