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7月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在沪发布《上海 环境发展报告(2021)》指出,上海生态之城建设应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城、生态环境健康的美丽之城、生态经济繁荣的活力之城、生态文化时尚的潮流之城、生态治理先进的共治之城。
该报告构建了“城市绿色景气指数”,从绿色增长源、绿色创新力、生态宜居度、绿色治理观4个维度,对上海都市圈1+8城市以及苏浙皖的3个省会城市的生态之城建设绩效进行评估与比较。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在绿色增长源、绿色创新力、生态宜居度、绿色治理观四个维度都居于长三角领先地位。
如报告指出,“十三五”以来,上海重点构建“两道两园两网”的生态体系,生态空间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和市民需求不断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态空间功能。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绿道总长已达到881公里。上海的绿道可分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种类型,目前社区级绿道占比超过50%。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城,报告建议上海进一步增加服务型生态产品供给,生态空间建设更加强化公平性和品质感,在新一轮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中强化对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公园绿地空间配置社会正义性方面的考虑。加强滨水区与滨江腹地的联系,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和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
为建设生态环境健康的美丽之城,报告建议上海改变现阶段环境监测与疾病监测分离的状况,整合环境监测与疾病监测力量,完善监测内容,统一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实现环境与健康动态监管,为环境健康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为建设生态经济繁荣的活力之城,报告建议上海应把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作为基本遵循,将生态经济发展目标与碳中和目标、无废城市建设目标、卓越全球城市创建目标有机协同,把生态经济纳入主流经济决策,设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原料来源、产品设计、工艺效率、基础设施、包装及其他物料、物流、废弃物处置等环节以 循环的视角制定发展路径。
为建设生态文化时尚的潮流之城,报告建议上海全面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把绿色循环发展理念作为基本遵循,从“源头减量、末端 化”转向“全生命周期生态化设计与源头预防”,减少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一次性用品的依赖,助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为建设生态治理先进的共治之城,报告建议上海应始终坚持区域联动、多元共治,不断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新路径。上海应进一步建立区域间气候变化应对协作机制,以“谈判机制”推进长三角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执法标准的统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2021年7月7日 作者:曹玲娟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