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中国学所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组织生活会,中国学所副所长周武研究员以“海派文化与中共创建”为主题,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海派文化的密切关系。会议由中国学所所长沈桂龙研究员主持。
周武研究员提出,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有着相当多与党的诞生相关的资料,对这些内容的挖掘以及基于这些内容进行研究是一项重要工程。如何统合全市乃至全国的力量来开展党的诞生地的出版工程以及成果展示工作,将上海创建成党的历史研究的高地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其中,有四项重要工作可以展开。第一,翻译出版国外关于党的创建历史的相关著作。共产党诞生以来,国际上对中共的观察、研究已经非常丰富,追踪这些研究对中共建立、发展过程的阐释,对其进行翻译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二,挖掘整合上海以及国外的红色档案、文献。第三,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更多的学术性研究,推出更多有意义的学术成果。第四,系统地收集党的早期影像,让大家更具象地了解党的历史。
周武研究员指出,对中共创建与海派文化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增进对中共创建历史的认识。第一,多元文化的摇篮与革命文化的异军突起。开埠以后的上海逐渐形成多元的文化格局。宗教多元、教育多元、建筑多元,这些都使得上海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的特别区域,成为沟通中西的重要桥梁。上海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开埠以后,上海迅速取代苏州,成为新的全国性的文化中心。文化需要载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上海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载体,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上海拥有当时中国最大的传媒网络、通讯网络、商贸网络、知识传播网络。上海多元的、相对自由的文化环境,为革命文化在上海的兴起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
第二,上海传媒网络与中共创建的关系。开埠以后,上海逐步建立起来的覆盖全球的信息传播网络和多元文化的格局为中共在上海创建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空间。正是借助这个空间,上海才成为中共的创建之地和早期活动最主要的场域。这一点从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身份、职业构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中共的早期党员中,几乎清一色是媒体人,因此特别强调宣传的重要性。借助发达的传媒网络,上海成为中共的创建之地和中共早期活动的首要场域。
第三,中共何以在上海而且只能在上海创建。中共的创建得益于上海的多元文化格局和发达的传媒网络,而上海的多元文化格局和发达的传媒网络又与海派文化所具有的开放、包容与开新三大特质密切相关。三者互为表里,由此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以及在这种格局中建立起来的覆盖全国乃至整个东亚的知识传播网络和连接世界各地的通讯网络,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共在上海的创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正是依托这个空间,上海成为中共的创建之地和早期活动的首要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