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家视点

女学者专辑 沈开艳:请把眼睛盯着制造业

日期:2006/03/03|点击:347

  Internet压缩了地球的时间和空间,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频繁。在不同文化因碰撞而发生冲突的同时,它们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日益加深,相互认同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可以说,人类社会的文化融合正处于空前的活跃期,并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发展。

  从单向的文化融合发展到双向的、多向的文化融合

  一般而言,文化融合在形式上具有“由高向低”的特点,即强势文化总是对弱势文化具有较大影响力,所以迄今为止的文化融合,表现出西方文化向非西方文化的“单向融合”。然而,这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应有状态。随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破产,西方文化一支独秀地进行“单向性融合”的局面正在改观。

  首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已得到广泛认同,这是推动多向性文化融合的必要前提。其次,发展中国家注重文明对话和维护文化主权,争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正从历来文化的接受方,努力转变为也能“发射”文化的国家。第三,曾经居高临下地看待非西方文化的西方文化,在抛弃了“西方中心主义”之后,日益注意到借鉴东方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开始主动吸收非西方文化。这种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西方文化的活力,推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

  从物质文化的融合发展到精神文化的融合

  当今的文化融合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的模仿、制度文化的借鉴,它已从通俗文化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从物质文化的融合发展到精神文化的融合。精神文化是最难实现融合的部分。因为在精神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价值规范是极其坚韧的内核,它的变化要比文化的其它层次缓慢得多。而且,精神文化具有无形的和抽象的特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亦是其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所以极易成为排斥异质文化的强大力量。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跨国界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深入进行,精神文化的融合正在水到渠成地悄然进行。一些原本分属于西方或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正在打破文化的界限和思想专利而日益为人们所共享。如源于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观念,源于东方儒学的仁爱、和谐、信义等理念,正成为世界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

  从被动的文化融合发展到主动的文化融合

  在对待文化融合的态度上,也今非昔比地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文化融合发展到主动的文化融合。当一些强制性文化同化手法遭到唾弃的同时,许多国家和民族反而开始积极主动地吸收其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如许多东方国家在为摆脱贫穷落后而进行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都积极地、大量地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中国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是主动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原理、竞争理念等所取得的。

  综上所述,当前世界出现了文化融合的新局面。许多国家一面利用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等手段努力进行民族文化输出,一面积极吸收和引进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并常常将其大面积移植过来,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更新和发展。

  文化融合同文化冲突是一对矛盾运动的统一体,它们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地发展。没有冲突谈不上融合,没有融合也不成立冲突。冲突与融合是  文化发展的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统一存在于当代世界文化之中。

  文化融合并非文化趋同,它是通过吸收和消化异质文化谋求自身的发展,在更高层次实现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它是文化共同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统一。全球化确实会带来某些文化内容的全球认同或趋同化,或者说世界文化确实存在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但这决不意味着各种文化的差异会逐渐消除,甚至会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相反不仅文化的多元性长期存在,而且还将继续向多元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文字:|图片:|编辑:

最新

热门

返回原图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