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所召开“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探索”学术报告会
4月6日,经济所召开“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的探索”学术报告会。报告认为,加强区域经济协作是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从目前的状况看,主要为:1.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主要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2.区域间的对口帮扶。问题在于:1.中央财力有限;2.对口帮扶是非市场化的,积极性不高,且力量分散;3.以上措施并没有实质性地帮助西部地区奠定经济起飞的基础——现代化市场体系和现代化生产体系。报告提出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为:鼓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西部地区某一地(城市)实行整体帮扶开发策略,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形成现代化发展的生长点和辐射点,从而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经济所召开“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的重建”学术报告会
4月13日,经济所召开“社会政策与中国社会的重建”学术报告会。报告首先介绍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社会风险、社会政策、福利国家的特点。报告指出,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已进入高风险社会,市场化改革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挑战。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要有一个很长的发展阶段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政策。报告最后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人口所召开“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学术报告会
4月9日,人口所召开“流动人口居住问题”学术报告会。主要内容:最近两年,上海郊区制造业发展很快,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而他们的居住问题较为突出。我们认为,政府应重视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可试点建一些民工居住区,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
4.青少所召开“风险社会中的主观幸福”学术报告会
近日,青少所召开“风险社会中的主观幸福”学术报告会。本学术主题主要阐释了风险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风险社会中主观幸福的界定,主观幸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主观幸福的理论。并且,根据风险社会中引人关注的若干问题,探讨了就业、失业与主观幸福的关系,社会阶层、收入和职业地位与主观幸福的关系,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的关系,人格与主观幸福的关系,生命周期发展的问题与主观幸福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主观幸福测量的几种方法。
5.宗教所召开“现代化、世俗化和宗教变迁”学术交流会
近日,宗教所召开“现代化、世俗化和宗教变迁”学术交流会。内容是关于用实证研究的办法考察当代宗教的情况。考察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数量的情况;一是参加宗教组织的情况,以此衡量、评估宗教的社会变迁。
6.联合国公共行政全球网络亚太区域中心公共行政理论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改进新闻栏目研讨会召开
2004年4月20日,由上海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联合国公共行政全球网络亚太区域中心公共行政理论培训班结业仪式暨改进新闻栏目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召开。主要内容:1.介绍了中国公共行政建设的总体情况,80年代以来中国公共行政实践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与任务。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非政府组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等问题。2.进行改进新闻栏目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