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我院举办2004年首次上海现代化论坛,主题为“协调和均衡——上海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战略”。上海市部分区委办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兄弟省市驻沪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以及关注社会发展问题的社会各界人士等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由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杨雄研究员主持。
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陈旭、中共上海市委政治文明办公室副主任施凯、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邓伟志、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强以及我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等领导与专家应邀在会上分别以“转变政府职能与中介组织发展”、“依法治市与社会治理”、“以人为本与社会进步”、“城市发展与社会稳定”和“小康社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题作了精彩演讲。
尹继佐院长在会上致辞。他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时期,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系列社会问题凸现,弱势群体等相关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政策内涵,其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也正是召开本次现代化论坛的主要目的。
在上午的演讲中,有专家认为,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关系契约化以及权力运作民主化等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特征,政府与社会关系也正发生着三大显著变化:一是更加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二是大力培育行业、中介组织;三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
另有专家指出,市场化、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对党的执政、领导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以前的党政不分走向政治领导。这就需要更加重视政治
、发展
和社会
的合理使用,正确处理公权与私权、权利与义务以及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权。
还有专家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是以人为本,这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为了人的全面进步,一切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到“经济与社会齐飞,物质与精神同步”。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与归宿,也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归根到底,有了人本,有了协调,才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会上还有专家提出,目前在讨论上海的发展时有一种误解,即认为上海已经“小康”了,所以下一步目标就是“实现现代化”。事实上,现代化只是一种文明的状态,而不是比“小康”更高一层的目标。他认为,小康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中国发展的成就感不应当停留在物质层面和经济层面,而需要更多关注社会和人文层面。
另有专家谈到,在当前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征地和拆迁等而引发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失地农民安置、拆迁户权益保障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新隐患,而且有些社会矛盾还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他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一方面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规范和管理,维护业主合法利益。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各位专家学者还分别就“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若干社会问题”、“转型社会青少年问题”、“上海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社会发展与宗教工作”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这次论坛讨论的主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文汇报》等主要媒体在会后均进行了相关报道。经过一年多的运作,上海现代化论坛已经成为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平台,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与去年一样,今年我院一共将举行六次现代化论坛,后面五次论坛的主题也已初步确定,分别是2004上海春季形势分析、和平崛起与强国之路、长三角与上海发展、2004上海秋季形式报告和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